1954「拜魯特第九」 意外錄下的排練與公演

1954「拜魯特第九」 意外錄下的排練與公演

【blue97專欄】我第一次知道德國指揮家福特萬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在1954年也在拜魯特音樂節指揮了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是來自Disque Refrain發行的CD(Disque Refrain是日本私人盤,佯裝北美唱片廠牌,推出許多很罕見的錄音版本,見大圖),在網購還不普及的年代,需大費周折才能買到。後來則有親身在現場聆聽的日本音樂評論家吉田秀和的回憶,做為見證,加深了臨場感。更幸運的是,我們還能聽到正式演出前一天長達43分鐘的排練錄音。

1951年的「拜魯特第九」(在拜魯特音樂節演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以下簡稱為「拜魯特第九」)取得巨大的成功,近來透過廣播電台錄製的磁帶,揭開了過去EMI唱片公司所經過的各類「編輯」謎團,但對於1954年的「拜魯特第九」,似乎沒有任何文獻可供參酌。

確實,1954年「拜魯特第九」現存音源的音質非常糟糕。然而正如華格納之孫、拜魯特音樂節前總監沃夫岡·華格納(Wolfgang Wagner)的證言:「福特萬格勒本人指示不要留下錄音。現在看來,這真是極其遺憾的事。事實上,1954年的演出,與被錄製的1951年演奏相比,更為卓越(好到無法做比較)。」光看這些文獻和證言的描述,就讓人對1954年「拜魯特第九」更感嚮往。

日本福特萬格勒中心(The Wilhelm Furtwängler Centre of Japan)曾將排練和公演,以不同的母帶編輯發行會員專屬的CD。

這兩天的錄音原是私人收藏,並沒有正式的廣播電台音源收藏,只知道存在著品質並不好的磁帶。經過這數十年的音源挖掘,雖然我們終於能聽到這場珍貴演出,但音質一直是個遺憾。在戰後所有福特萬格勒的唱片和現場錄音中,這麼糟糕的音源相當罕見。

拜魯特音樂節的現場轉播和錄音似乎是德國巴伐利亞廣播公司(Bayerischer Rundfunk,BR)專屬。自從福特萬格勒中心公開了1951年真正實況後,德國唱片公司Orfeo也緊跟著發行CD,並且以同等級的私人音源製作了1954年的「拜魯特第九」,也間接證實了廣播公司真的沒留下原始母帶。

首先是前一天排練錄音,這是不完整、平衡很糟的私人錄音。福特萬格勒研究家奧爾森(Henning Smidth Olsen)指出:「從照片可看出,麥克風在樂團和合唱團之間,以及4位獨唱者前方」,合唱團異常接近,獨唱者也是。站在指揮台上的福特萬格勒,聲音反而聽起來很遙遠,不容易聽清楚他在與樂團正溝通什麼。加上音量控制相當粗糙,例如當合唱的音量變大時,錄音的人就會降低(控制)輸入的音量,所以錄音的水平與廣播電台音源相去甚遠。

然而,排練的演奏本身卻相當流暢,節奏也屬於生動等級。演出沒有停滯,一個接一個的前進感,讓人聽起來很舒服。最後福特萬格勒向團員發表短暫談話。其中混入團員的笑聲,最後現場響起熱烈掌聲,錄音就此結束。

這個舞台上的掌聲,與1951年「拜魯特第九」的腳步聲(日本東芝EMI的唱片,曾收錄音樂會開場時,指揮家進入會場的腳步聲,但後來證實這經過「變造後製」)很相像,不知道是不是從這個地方剪剪貼貼,「編輯」到3年前的演出?

再談談1954年8月9日的公演。以目前如此劣質的聲音,確實無法判斷是否真的比1951年的演出更出色。有些地方雖可聽出一些精采處,但畢竟整體聲音實在太差了。

第三樂章前,弦樂手的調音並不是用弓拉弦,而是用手指彈撥,並反覆確認,這可能也是由同一個麥克風錄下。四位獨唱者的聲音非常接近,在貧乏的聲音之下,仍約略可聽出弦樂力度具相當高的水平,合唱也強而有力。如果能用好的音源聽,也許更能讓「比1951年演奏更出色」這句評價更有說服力。

附帶一提,現存的音源也許是某個音樂節的相關人員因緣際會地留下的私人紀錄。無論如何,我們都很感謝他。

blue97:《MUZIK古典樂刊》資深專欄主筆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