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觀點/高喊全面罷免藍委 柯建銘有兩個不安的焦慮感
(總主筆李彥謀/特稿)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提議罷免韓國瑜及國民黨41席立委,然而言之鑿鑿、聽者藐藐,綠委附和者少,黨中央、總統府皆沒有說法;當傅崐萁拖著藍軍邁向激進毀滅的道路時,柯建銘也要不落人後的來一場瘋狂秀嗎?
總召率綠軍節節敗退,中央與地方權勢衰落
外界不太懂老柯的戰略,若要全面罷免,耗費的社會成本不低,每一位區域藍委是否有被罷免的正當性?再者,立院黨團沒有「組織」,在藍委的選區並無綠委,只有地方議員;據指出,大罷免未在黨團會議討論,沒有民主程序,沒有共識下,柯建銘就在黨團記者室自彈自唱,事後要綠委簽名畫押,「如果這不是獨裁,什麼才是獨裁?」
在黨團搞獨裁,在黨內試圖搞僭越奪權?民進黨中央隔了兩天後對外表示,並未深入討論該議題,顯然老柯越殂代庖,他想逼迫中央跟進,甚至與黨主席賴清德、秘書長林右昌也沒有溝通過。
老柯有沒有焦慮感,很值得觀察的,首先,這是他的最後一個立委任期,但他至今沒有發揮的餘地,藍白合的輾壓,讓他率領的綠軍節節敗退,柯的人馬何佩珊,在勞動部的霸凌案中下台;換句話說,他已經無法掌握新國會時代的脈動,對賴卓體制而言,重要性式微。
其次,他於新竹地方的權勢亦在下滑,子弟兵林智堅、鄭宏輝相繼在政壇消失,之後參選市長的沈慧虹、立委林志潔,除了敗選,形象或操守也受到質疑,很難再披綠袍參選;他苦心經營30多年的根基,面臨拱手讓人的困境,過去柯建銘說提名誰、就提名誰,現在局面改觀,這是一個「賴清德時代」。
藍白直接輾壓不必喬事,老柯功能性大幅下降
無論如何,每一位政治人物都必須對黨或對領導人有戰功,才有話語權,老柯的戰功,最重要就是來自國會;如果立法院仍按部就班、依議事規則、朝野協商、請客吃飯等政治攻防,柯建銘仍有很大作用,其整個過程很耗時間、體力與精神,但柯建銘與王金平等人,很能優游在這種情境中。
不過,老王先一步離開國會,讓柯建銘「一個巴掌拍不響」,類似《財劃法》修正案,照王柯時代,能在一年內(兩個會期)通過,簡直是天方夜譚,沒有搞個兩、三年是不會有結果;這幾年中,「協商」是重頭戲,直白地說,就是關起門來「喬事」,大家交換法案、利益、預算,若不換,那就杯葛、鬧場,換了,不搞全武行,互有裡子面子。
但現在國會不是這樣,至少藍白不想再冗長的討論法案,憑藉席次優勢,3分鐘、1分鐘就過關,他們認為再討論也是些雞毛蒜皮之事,讓有心人上下其手,拖延法案進度;如果是在綠營多數的情況,藍白也沒有人能與柯建銘「喬事」,因為大家不懂這套遊戲規則,不想懂、不想學,這是時代改變,「速食文化」當道所致。
沒有不變的法則,喬事文化日暮西山
「喬事文化」在國會橫行30多年,已到日暮西山,不會有一成不變的法則,戒嚴時代萬年國會,連「委員會」也沒有,更沒有「國會助理」,議案直接於議場一、二、三讀,民主化時代,逐漸發展出現在的模式;經過幾次政黨輪替、國會改革,問政文化隨之調整,少有人想當王金平、柯建銘第二,那套身段對自己的連任、政治生涯不一定有用。
柯建銘這一次把政治戰略拉到破表,其實,「全面罷免」就等於「全面不罷免」,但若能引起黨中央的關注,入府或到官邸與賴清德「談談」,就是一種成功;或是,引起國民黨的緊張,讓傅崐萁或藍委找柯建銘「疏通」,也是另一種勝利,柯最希望不要再搞「3分鐘議事」,最好回到「好好喬事」的時代,那才是柯建銘存在的價值。
更多引新聞報導
- 記者:李 彥謀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