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山的願望/肖維軍

甲子山的願望/肖維軍

肖維軍

甲子山不是名山,海拔不足五百米,偏居魯東南僻壤一隅,像漠漠曠野的一塊荒山野嶺,不惹人注目。名為甲子山,也沒有什麼來歷典故,只是山頂有兩峰聳峙,很像山羊的兩只角,山下人便望山生義,叫它羊角山,後來漸漸順口溜成角子山。

這“角”與“甲”在那一方鄉音中,又是分不清楚的,於是歲月漫漫裏,不知哪朝哪代,甲子山就是人們口中約定成俗的稱謂了。但這也僅是十里八鄉間的秩事,走出山外,便無人知曉了。

光陰悠悠,天地輪回。那一天,終於來到了,甲子山不再“遠在深山無人知”了。

一九四二年秋,八路軍濱海軍區發起甲子山戰役,一舉擊潰國內反動軍隊萬餘眾的侵襲。一時間,“甲子山戰役大捷”,“甲子山戰役勝利”的捷報,傳遍四方。真是不鳴則罷,一鳴驚人。甲子山,一露名就閃耀著英雄的光輝。

英雄的山,同英雄人物一樣,激勵後人,奮勇向前。一代又一代的人,努力著,奮鬥著,努力奮鬥在建設社會主義的戰線上。

今天的我們,生活在和諧穩定的環境中,為日新月異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忙碌,沒有轟轟烈烈,只有平平淡淡,沒有壯懷激烈,只有瑣碎繁雜。今天與甲子山戰役相隔八十多年了,時代已經不同,那時那刻與當下的工作生活扯不上塊了,但,這不能說沒有因緣瓜葛,不能說今天的我們就可以忘記那個戰火紛飛又激情燃燒的歲月,正是這個原因,促使我們前往甲子山。我們懷著一份被洗禮的衝動,期待著,甲子山在經過八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後,會給我們留下什麼呢?能留一點比喻啟發,或者感悟什麼的嗎?

黃墩鎮政府新建的甲子山戰役紀念館,矗立在綠色環抱的山腳下,八十多年前發生的一切,都在其中了,靜穆莊肅。它像穿越時光的等待,我們像遲到的學生。講解員的聲音,那麼甜美動人,猶如一場潤禾的春雨般灑在心坎上,我們仿佛已身臨其境。

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那是不怕犧牲的時代!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

多麼震撼人心的國歌聲,唱過多少回了,但在甲子山戰役紀念館,內心竟不知覺地升起它的旋律,一時間,感到熱血沸騰。

一九四二年,是那個全國人民同仇敵愾,抵禦日寇侵略的日子喲!

那是怎樣的血與火的洗禮!羅榮桓元帥親臨指揮,參戰八路軍戰士一萬餘人,發起三次戰鬥,取得最後勝利,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傷亡六百四十八人。

這是美麗的數字,沒有一點哀傷悲痛,更沒有任何畏懼膽怯,有的是革命樂觀主義的豪邁情懷,有的是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他們為了民族的解放,為了子孫後代的幸福,以生命之軀書寫出人類最美麗的詩篇。

這是閃光的數字,閃爍著共產主義信仰的光芒。他們高舉共產主義信仰的偉大旗幟,冒著敵人的炮火,衝鋒陷陣,槍林彈雨渾不怕,前赴後繼,永往直前。他們信念堅定,凝聚起鋼鐵般的意志,像萬丈光芒的太陽,照亮漫漫征途。

這是驕傲的數字,他們自豪地萬古流芳,他們威武地氣壯山河,他們快慰地含笑九泉。後人敬仰、膜拜,後人珍惜自己的幸福,知道來之不易。

羅榮桓元帥,共和國的開國元勳,親自指揮了這場戰役,可想而知,八十多年前的那次戰役多麼不一般。但,今天踏上元帥曾立足的土地,令人振奮,好像我們近距離地親近了心中的偶像,大有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之感。當然,這只是是元帥身經百戰中的一戰,也是中國人民解放進程的一部分,它像那些舉世聞名的戰役一樣,載入史冊,被人紀念。

講解員的講解完了,大廳裏靜默無聲,大家都被深深感動了,正在屏氣凝神,心有所思。

這時,我看見玻璃展櫃內,端放著一頁白紙,那鋼筆字跡遒勁有力,是當年參加戰役指揮的陳士榘將軍親筆寫下的一首詩:

四十六年一瞬間,
硝煙已滅民平安。
當年將士齊奮勇,
至今仍憶甲子山。

陳士榘

一九八八年五月

老將軍晚年,還憶起曾經名不見經傳的甲子山,可見戰役不在大小,它留給親歷的人的印痕是不可磨滅的,不管過去多久,仍懷念起,懷念那一幕幕的驚心動魄,懷念那一個個英雄壯舉,懷念那些長眠於此的烈士。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數百名烈士的英靈,足以使甲子山脫盡荒蠻而鐘靈玉秀了。從那時起,它不再是無名小山,而是雄居一方八方來賀的至尊,大有巍峨崔嵬之勢,一覽眾山小了。

至此,我又覺得,甲子山的名氣大小,已不重要了。它已經是不平凡的了,它充滿革命的激情、英雄的意志、民族的榮光,這一點,哪個山能比得上呢?

現在看甲子山,它的兩只山羊角似的山峰,昂首天外,宛若有一股英氣在,正高瞻遠矚,展望未來呢。

夏日陽光,灑滿山坡,蒼松翠柏,鬱鬱蔥蔥,苗壯禾旺,青青碧碧,農人耕耘,歡歌笑語。這風光,這圖畫,已幻化不出戰火紛飛,但忘不了,那些英烈的血脈已化作青山綠水,永恆地滋潤這方水土,沒有盡頭,綿綿無期,就算天老地荒,就算海枯石爛,還在賡續。然而,這顯然是平常不過的事,不會是甲子山經過八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後留給我們的東西。那麼,它留給我們的會是什麼呢?

忽然一陣山風吹來,撲鼻的清爽氣息裏,挾著朗朗的爭吵似聲音。原來同伴們在談一件趣事。

在山下的村子裏,有一位百歲老人,是當年戰役的參加者,已經昏饋不聰,難與人語了。但是,只要有人俯在他耳邊,大聲喊時,’他那微弱的聽覺一捕捉到甲子山這幾個音符,老人瞬間就爆發出叫人難以想像的活力,沙啞蒼老的嗓音如洪鐘奏鳴:“……機關槍噠噠噠……噠噠……響……子彈像……下雨,前邊人倒了,後邊沖……沖……沖……”。老人藏在心中的激情不知有多少,像開閘的洪水,奔瀉開來,一時無法停住,只得由著他盡情地喊下去,直到氣喘吁吁,動情地老淚縱橫,讓聞者動容,唏噓不已。

這位百歲老人,真叫人敬仰。我想前去拜會,又因時間關係,不能成行,只得作罷,也許以後還會有機會。

在百歲老人心中,甲子山不再是山,它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堅定的精神,一種為了信仰,衝鋒陷陣,不怕犧牲的精神,這種精神,經過八十多年後,仍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從此,甲子山將閃耀著迷人的光環,聳立大地上,比任何名山大嶽都不遜色。也許,再過八十年,甚至八百年,也還是這樣。然而,我在當下,終於明白了,它經過八十多年風風雨雨後留給我們的,既不是什麼啟發,也不是什麼感悟,而只是一個願望,就是繼往開來的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呵,甲子山,英雄的甲子山,你經過八十多年的風風雨雨後,留給我們的是無價之寶。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