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冬天趕走/夏俊山
夏俊山
印象中,童年的冬天比現在還要冷。可是那麼冷的冬天,我們還要頂著颼颼的寒風去上學。
我讀的是大隊小學,叫“南莫公社楊舍小學”。學校離我家大約3裡路。每天早晨,我穿著舊棉襖,背著母親縫的書包,踏著濃霜,頂著西北風去學校。風冷得刺骨,不停地往棉襖、棉褲裡鑽。雙手籠在袖子裡,縮著頭,還是感到冷。還沒等到過年發麵蒸饅頭,自己的耳朵和手已經像發麵一樣開始膨大,先是手掌一天天變厚,接著是手背慢慢地紅腫起來,被人笑稱是“肉包子”。大多數時候,還會開裂生凍瘡,咋辦呢?
要趕走冬天,我們只有加快步伐,儘快鑽到灌溉渠裡去。
鄉間,灌溉渠延伸到了各個生產隊。冬天,三麥不需要灌溉,灌溉渠乾涸得見了底,裡面遍佈枯草。在灌溉渠裡走,如同走進了溫暖的避風長廊。高興起來,和同行的夥伴玩抓“特務”,一個前面逃,一個在後面追,很快就暖和起來。抬頭看,學校已經快到了。於是躍出灌溉渠,緊走一陣子,進入教室。哈哈,冬天,你倡狂吧,你已經被我們趕到灌溉渠的外面啦,我們不怕你啦!
坐在教室裡,放眼望去,前後左右都是半舊不新的棉襖。少數人的棉襖打了好幾塊瘡疤似的補丁,還有個別人的棉襖露出了棉絮。估計是在灌溉渠裡抓“特務”,被管道兩旁的樹枝劃拉破的。那時,買布得有布票,布票不夠,穿衣服只能“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棉襖破了露出棉絮,回家說不準要挨一頓揍。我在替棉襖破了的同學操心。老師進來了,是音樂課。老師唱一句 “生產隊裡開大會,訴苦把冤申”,我們跟著唱一句。老師發現聲音越唱聲音越低,問大家是不是嫌冷。回答高度一致:是!於是老師讓我們一邊唱,一邊跺腳拍手打拍子。這樣做,取暖效果還真不錯。可惜,其他課不能這樣做。
楊舍小學是遠離集鎮的大隊小學,教室的門窗密封性很差。偶爾,有門窗被打破了,很難及時補上,只好先糊上紙作為權宜之計。肆虐的寒風有機可乘,我們在教室坐久了,手、腳都生了凍瘡同學有好幾個。我的腳沒生凍瘡,但手凍得又紅又腫,幾乎握不住鉛筆。老師講什麼,根本聽不進去,一門心思就盼著下課。
下課後,趕走冬天,我們有的是的辦法:女生可以踢毽子,跳繩。我們這些男生多數選擇 “鬥拐”(也叫鬥雞)。玩的規則是少則三、四人,多到幾十人,全都一腳獨立,另一腳用手扳成三角狀,膝蓋朝外,在空地上跳來跳去,用膝蓋去撞擊對方,互相撞擊中,誰無法保持金雞獨立,誰就是失敗者。這樣的遊戲運動量挺大,玩一會兒,就會感到全身發暖,長了凍瘡的地方開始發癢,癢得鑽心,癢得要命,卻不敢抓,一抓皮膚就會受損,還會流血,對付寒冷,趕走冬天,我們必須身體動起來,還要能忍耐。
趕走冬天,我們的活動還有“擠油”。為啥叫“擠油”呢?我總覺得與榨油方式有關。榨油的老方法就是靠壓力把油擠出來。我們在一起“擠油”,方法是大家分成兩隊,最好在一堵南牆下,靠著牆排成一條線,從兩邊往中間使勁擠。陽光普照,牆擋住了來自北方的寒風,同學們笑著,叫著,喘著粗氣,咬牙、弓腿,使勁向著中間擠,有人被擠出去大概類似芝麻大豆被擠出油,只不過擠出的油最終進了人的肚子,擠出去的人呢,迅速跑到隊尾,加入擠油的隊伍繼續使勁擠。有人用力過猛,系棉褲的布帶子突然崩斷了,看到的同學大笑,斷了褲帶子的同學乾淨“臨陣脫逃”,站在一旁,把斷開的褲帶子打個結接上,系好棉褲繼續去“擠油”,直擠得頭髮裡都冒熱氣,,額上有了晶瑩的汗珠,這時,誰還會感到冬天的寒冷呢?哈哈,冬天已經被我們趕跑了!
“擠油”能讓身子很快暖和起來,因此擠油還有一個名稱叫“擠暖”,遺憾的是,就在我們不覺得冷,甚至頭上冒熱氣的時候,上課的鈴聲響了。我們不得不回到教室。為了抵禦寒冷,有的同學又縮成一團,盼著早點兒下課,再一次把冬天趕走。
冬天能趕走嗎?貧窮的日子,我們其實是趕不走冬天的。眼下,冬天又到了,我才感到冬天真的被趕走了。看看那些上學的孩子吧?在家裡有空凋,路上有家長開車接送,教室裡也有空調,校內有幾千學生,我沒有發現一個生凍瘡的,冬天已經遠離了他們,他們始終生活在春天裡,這是多麼令人高興啊!
- 記者:好報 編輯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