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抓川普關稅貿易談判「統一」一詞解讀上綱?/尤榛嚴

尤榛嚴
川普說中國開放關稅貿易談判「有利於統一、和平」,有些人緊抓「統一」一詞大加解讀川普支持或促成統一,合於事實嗎?這牽涉到中美關係、台海問題,以及川普發言背後的政治語境。
一、川普說「有利於統一、和平」是什麼意思?
若川普真的說出「中國開放關稅貿易談判有利於統一、和平」這樣的話,要先釐清他所說的「統一」是否是指「中國統一台灣」,還是他用詞不準、被媒體解讀為台海「統一」。
以川普以往的風格來說,他的發言常常模糊、帶有濃厚商業語言色彩,有時並非嚴謹的外交措辭。因此他可能是:
以商業角度看中國讓步:他可能認為貿易上的讓步象徵中國願意合作、穩定區域局勢,這對「和平」(包括台海)有好處。
誤用或模糊「統一」一詞:他未必明確支持中國對台統一,但他的語言可能被中國或其他媒體解讀為「支持統一」。
對內選舉語言:川普說這些話也可能是想向選民展示他能讓中國讓步,是「談判高手」,並未真正深思其他地緣政治含義。
二、川普真的「支持或促成統一」嗎?
從事實來說:
川普任內沒有改變台灣的主權地位。
雖然他在任時對中國展開貿易戰,但對台灣相對友好,包括軍售與高層訪問,如2020年衛生部長阿札爾訪台。
川普從未明確表態「支持中國統一台灣」。
所以說他「促成統一」並不正確,這多半是政治解讀或刻意曲解他話語的媒體操作。
三、川普為什麼會說這樣的話?
幾個可能的原因:
商業導向思維:他關心的是貿易協議和經濟利益,把這當成「穩定、和平」的代表。
缺乏外交精細語言:川普不是傳統政治人物,他有時用詞隨意,不顧及國際敏感度。
對選民形象操作:他可能想顯示自己能讓中國「妥協」,從而塑造「強硬領袖」形象。
被媒體放大或斷章取義:這在中美敏感議題上常見,尤其是「統一」一詞。
總之,硬說川普「支持或促成統一」是不正確的,也不符合他任內的實際政策。他的發言可能被誤解或故意被某些媒體引導,吾人毋庸「拿著雞毛當令箭」,代替川普想當然耳的大肆宣講他對中國貿易政策的政治導向。(照片資料照)
- 記者:台灣好報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