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觀光緩步回升 異業結盟度國旅寒冬

2024年花蓮觀光歷經冰河期,花蓮縣觀光處表示,震災過後1年,遊客人數比地震發生後回升約2成,圖為東大門夜市人潮。(圖/記者王郁勳攝)
[NOWnews今日新聞] 0403地震,讓仰賴觀光的花蓮大受打擊,靜宜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黃正聰曾估算,約莫80億的觀光產值因此蒸發。《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團隊走訪東大門夜市,探究1年後旅遊人潮是否重回花蓮。
週二夜晚,來客數大約在2千人次左右,儘管仍有遊覽車載著團客來此,占地約9公頃的夜市腹地,人潮看來稀稀落落。
「假日會比較好,因為花蓮還是以觀光為主,不像別縣市的夜市,平日晚上8點很多都大排長龍。」東大門夜市主委黃家明表示,經歷去(2024)年花蓮一整年的觀光冰河期,今年初總算盼到復甦的氣氛。他帶著包括自己的檸檬汁在內共10攤小吃,北上參加實境節目《夜市王》錄影,更將全台夜市王冠軍抱回花蓮,順勢拉抬業績。
觀光署統計,去年12月東大門夜市遊客數達18.2萬人次,比前一個月增加11萬,黃家明認為,這是節目行銷帶來的效果。「比賽店家業績3倍成長,過年更誇張,我已經比去年倍數備貨,沒想到初五就沒貨。」
遊客數「仍有落差」 旅宿業「開門即賠錢」
但,花蓮觀光真的盼到春燕了嗎?根據花蓮縣觀光處統計,震災後遊客數從28.1萬,回升到夏季期間40萬到47萬左右,到今年1月增加到79.1萬,2月又回跌至56.4萬。若跟2023年,幾乎每月遊客數都在百萬以上相比,仍有一大段差距。遊客不來,也反映在營收數字上,2023年花蓮觀光與一般旅館、民宿,合計創造78.5億營業額,2024年只剩44.8億。

花蓮縣旅館公會理事長張琄菡悲觀地說,遊客數仍不到以往的4成,復甦遙遙無期。「飯店的損益平衡點大概落在4成5到5成的住宿率,但現在花蓮每一家業者,開門就是賠錢。」張琄菡坦言,若不大量解僱員工的情況下,很多業者都靠借貸發薪水,維持原有的團隊,人事成本是一個非常大的壓力。

台灣觀光巴士「1折吸客」 拚加成效益
為了挽救花蓮觀光,交通部觀光署從去年6月起,展開4波「振興花蓮震後獎勵旅遊個別旅客住宿優惠活動」。除了1晚補助1千元,11月更推出第2晚再折1500元,花蓮縣政府也加碼抽特斯拉,中央地方雙管齊下,用銀彈攻勢招攬遊客。
但公部門預算有限,針對旅宿業補助也非長久之計。觀光署自今年1月改推「台灣觀巴」花蓮地區1折優惠,參加1日遊套裝行程、交通吃飯門票只要186元。民眾報名太踴躍,逼得觀光署自5月19日至10月31日止改3折。
花蓮縣觀光處處長余明勲表示,台灣觀巴1折優惠,會視為中央另一種1千元住宿補貼的概念,它會帶來很多外地遊客,吸引民眾在花蓮住宿消費,創造加乘效益。
對花蓮的觀光業者來說,除了要走出地震陰霾,還得對抗籠罩全台的國旅寒冬。張琄菡建議政府,多在花蓮舉辦大型活動、競賽或演唱會,才能夠做到人潮聚集。她舉例去年11月全國國語文競賽移師花蓮舉辦,花蓮市區住宿率提高到7至8成。天團五月天今年1月辦演唱會,住宿率也提升至6成。
張琄菡指出,為了在低迷中突圍,旅館公會與花蓮縣農業處接洽,發展農業或部落套裝行程,讓遊客有多元體驗。「花蓮的業者現在大家彈性都很大,都願意配合。」她強調,光靠補助無法長久持續,觀光業須做好自身調整與準備,創造出CP值,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相關新聞
震殤週年4/天王星剷平「一二樓仍埋地下」 住戶盼重建找回記憶
震殤週年5/震後重生!「山月村」前員工不放棄「山下」再起爐灶
震殤週年6/500萬老屋成地震隱患 學者憂災防缺「整合」拖效率
- 記者:nownews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