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推廣食農教育 培養孩子親近大自然

教育部國教署推動「正常化教學融入幼兒學習的日常生活中」。(圖/教育部)
[NOWnews今日新聞] 為培養孩子親近大自然,教育部國教署推動「正常化教學融入幼兒學習的日常生活中」,結合現有資源,以遊戲方式引導幼兒在快樂情境中學習。新北市「育平非營利幼兒園」、臺中市「樹德非營利幼兒園」及嘉義市「橡木子非營利幼兒園」,在園區有限的戶外空間建造一片小小農園,著重幼兒的自主探索學習、感官體驗及動手操作等核心能力,園區課程及活動設計也處處可見與食農教育的結合。
育平非營利幼兒園藉由在地取材,利用落葉與孩子一同製作落葉推肥,讓孩子親自體驗大自然永續循環再利用的概念,園區內的「可食菜園」鼓勵孩子在學校菜園裡親手耕種蔬果,並在烹飪區中,親身體驗簡易的食物料理過程與樂趣,讓幼兒參與並學習食物生產和烹煮的過程與知識。

樹德非營利幼兒園在園區一隅打造了一個「小朋友菜園」,由孩子來決定要種蔬菜、水果或花卉,過程中孩子種植西瓜、木瓜等種子,源自於園內幼兒餐點水果的種子,從種子育苗、種植、澆水、施肥、抓蟲、採收到烹煮,全部都讓孩子動手做。有一年玉米即將長大時遭遇狂風暴雨,玉米株因此倒了,孩子們也難過地哭了,在老師的安慰鼓勵下,孩子們收拾難過心情,整理倒掉的玉米株,這是個難得的經驗,也讓孩子們體會了農夫的辛苦及看天吃飯的經驗。
橡木子非營利幼兒園由老師帶著孩子一起將種子種到田裡,從播種、開花到結果期間,老師帶領孩子辨識小小田園裡的不同蔬果,也量一量玉米長多高了,藉由食農教育,讓孩子了解食物來源,能更珍惜餐桌上、飯碗裡的每一口食物。
國教署表示,幼兒園就像一個小型社會,是孩子學習成長及社會化的地方, 食農教育讓孩子可以對於食物是怎麼來,以及大自然是怎麼孕育萬物有更深的了解,也讓孩子知道資源的獲得的不易,同時也可培養孩子親手做、耐心培養、承受失敗、收穫成果及學習分享喜悅。
相關新聞
防堵!教育部將管制中生修讀「關鍵技術」 4月邀跨部會盤點項目
馬偕醫學院里程碑!獲教育部核定 8/1升格為「馬偕醫學大學」
又有私校退場!教育部勒令2校停止招生 114學年度結束將退場
- 記者:nownews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