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賈程年/扁馬蔡賴的就職一周年

賴清德面對國人的就職周年演說,隻字未提兩岸;卻在專訪時大談,還是對著日本人說。(圖/總統府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對國家領導人來說,第一個任期的就職周年都是重要的時刻,因為外界會比較他與前任的差異,以及執政一年的績效,同時評估未來三年的表現,所以就職周年的演說也好、動作也罷,可以看出領導人的想法與做法。
此次賴清德總統周年演說通篇沒提兩岸關係,只著重他成立的三個委員會,被外界批評內容空泛,流於形式,其中請國安單位向在野黨主席進行國安簡報更是莫名其妙,通篇讀完,毫無質量,真的是看了個寂寞!
讓人不解的是,賴清德周年前夕沒給台灣媒體專訪,卻給日本媒體專訪,除了安排《日本經濟新聞》專訪之外,也讓曾經是日本偶像團體《嵐》的藝人櫻井翔專訪,兩人大談兩岸關係,這是兩人首度見面,也是外國電子媒體首次專訪賴清德。
賴清德面對國人的就職周年演說,隻字未提兩岸;卻在專訪時大談,還是對著日本人說。台灣媒體是靠著日本的報導內容,才把賴清德談兩岸的內容給翻了出來,如此操作反映了他某種程度上不信任台媒,「重日媒、輕台媒」也難怪有台灣媒體私下抱怨「被無視」,敢怒而不敢言。
過往就職滿周年,總統幕僚都會安排相關的活動與專訪,為了鋪排要推出的政策或牛肉,然而賴清德就職周年真的看不出來他到底要推什麼?主權基金?朝野對話?好像提了一下又什麼都沒講,配套、做法都沒有,更不用說誠意與善意了。520這天就這樣雲淡風輕的過去了。
事實上,談到歷任總統的就職周年,其實各有不同作風。回顧過往,從早期的陳水扁、馬英九,再到蔡英文,其實從就職周年的行動多少可以看出它們各自的想法。
先從陳水扁談起,2001年的5月20日,阿扁就職周年刻意淡化政治氣氛,選擇以擔任志工,來展現親民的作風,他跟著游錫堃、李遠哲等人在總統府外撿拾垃圾再去育成洗車中心幫忙洗車。重點是,阿扁隨後至醫院探望因為泌尿道住院的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這樣的舉動確實有助緩解當時朝小野大的緊張氣氛。
更重要的是,陳水扁同時釋出將籌組聯合政府的訊息,面對朝小野大的僵局,強調聯合政府是黨對黨的組合,宣示將結合在野力量組成國會穩定多數的決心。即便後來無法成局,但過程中確實看到包括阿扁及副總統呂秀蓮放下身段,試圖要整合在野的想法。
再談到馬英九,2009年的5月20日,馬英九舉行了就職周年記者會,細數就任以來的政績,並提出經濟、教育、司法和政府組織改造四大改革方向。由於是政黨輪替的執政,看得出來馬英九是用盡全力,讓外界知道他努力改造的成果,尤其是在兩岸方面。
馬英九特別舉行了英文的國際記者會,提到兩岸方面的問題。馬英九宣布,台灣在離開38年之後將重返世界衛生大會,強調這是他執政一年的重大成績,也是他宣示要與中國大陸在國際舞台上「外交休兵」,促使兩岸恢復和平協商,並結束兩岸在國際社會外交惡鬥的成果。
最後來看到蔡英文,2017年的5月20日,蔡英文就職周年當天沒有公開行程,而是邀請衛福部北區兒童之家的孩童,到永和寓所共進午餐,帶動社會關懷弱勢的風氣。而前一天在接見行程中,刻意談到執政一年後的心情,表示自己「不是獨斷獨行的政治強人,而是有堅強改革意志的領導者」。
蔡英文上任後,刻意著重在內政,著手包括年金改革、司法改革,以及通過促轉條例跟黨產條例,對於兩岸則堅持「維持現狀」的主張,卻也逐漸限縮兩岸的交流與溝通。同樣是政黨輪替後的執政,蔡英文挑選軍公教年金下手,以及成立針對性強烈的黨產會、促轉會,確實讓社會族群動盪,產生對立。
看完扁馬蔡的首任總統周年,大概能了解他們重視的政策及優先施政項目。民進黨的扁蔡,520刻意保持低調,都用做公益、幫助弱勢的方式進行,扁蔡的首任總統,對於兩岸都能維持現狀,未刻意挑釁或是批評;國民黨的馬英九則強調對內開始的愛台十二建設等,而兩岸回溫,持續交流與復甦,則是馬英九對外的最大成績,其中重回世衛組織更是重要成就。
回頭看賴清德,就職周年所展現出來的姿態、言談及作風,不難勾勒出賴清德過於自我的個性,施政的內容相較馬英九來得空泛貧乏、作法也沒有扁蔡來得低調務實。
台灣的民主化很年輕,實施總統民選至今不過29年,政黨輪替其實是促進民主化重要的發展過程。然而,這是首次政黨沒有輪替,且執政超過9年,一個長期執政的政黨,多的是自負與獨斷,少的是包容與謙卑,對台灣的人民生活、民主成長、國際空間到底是好還是不好?答案顯而易見。
●作者:賈程年/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黃創夏/離陸壯遊的台灣新航程
名家論壇》吳崑玉/先學會Do things right再來談Do right thing.
名家論壇》單厚之/從「祖國論」到「併購說」,賴清德在想什麼?
- 記者:nownews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