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檢出手 高風險植物病原一把抓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快檢出手 高風險植物病原一把抓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28日於行政大樓大禮堂舉辦「快檢出手~高風險植物病原一把抓」記者會,發表植物病原快檢技術,協助農作物高風險病原的診斷與鑑定,以作為及時採取防治管理措施的依據。

農試所表示,近年來全球暖化造成氣候變遷,異常的強降雨及乾旱現象頻傳,導致昆蟲傳播的病毒病害及細菌性病害大發生;再者全球貿易的貨物交流頻繁,助長高風險病菌藉由進口貨物入侵臺灣的機率。因此,能夠快速掌握流行性及高風險作物病害的病原種類,採取適當的防治措施,是穩定農產品生產與供應的重要關鍵手段。

農試所歷年來積極研發各種植物病毒與細菌檢測用抗血清或核酸檢測試劑,並保存豐富的檢測資源,進一步開發簡便的快檢技術,能及時因應國內外高風險植物病原檢測需求,降低該類病原在國內爆發病害的風險。

農試所表示,在氣候變遷下,新興的病害有六成以上由病毒與細菌引起,並且可透過進口種子或種球,入侵國內農業生態體系。該所近年來針對高風險植物病原,開發一系列核酸快檢技術,並實際應用於進口百合種球、茄科及瓜類種子的病毒與細菌的邊境檢測及監測工作,有助攔截高風險檢疫病原進入國內,降低危害農作物風險,建立植物邊境檢疫的有效防線。

農試所進一步表示,國內青蔥、甘藷、瓜類、茄科、十字花科蔬菜、百合及蘭花之經濟產值超過569億元,但常受病毒與細菌危害,造成經濟損失。該所針對無性繁殖作物如青蔥與甘藷田間傳播之重要病原建立快檢技術,自源頭管控種苗的健康品質,確保農產品的永續生產。

該所與生技公司合作研發高準確性快篩免疫試條,可商品化應用於檢測蘭花及青蔥病毒,15分鐘立現檢測結果。另外還有針對蔬菜軟腐細菌及瓜類常見病毒的核酸快檢技術,可在1小時內完成檢測,相較於傳統PCR核酸檢測法需3-4小時,快檢技術具有省時、操作簡便及不需昂貴設備的優點,未來將推廣至第一線產地應用。

農試所強調,植物病害的防治,首重預防。從邊境檢疫監測及健康種苗健診的源頭控管,到田間病害防疫,運用植物病原快檢技術,可隨時掌握危害病原的種類,是守護作物健康的重要利器。該所投入研發技術與應用量能,為臺灣農作物健康維護,盡最大心力。



更多新聞推薦

因捕獸夾被截肢 賴清德認養流浪犬「斑斑」 將入住總統府官邸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