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踩風遊旗津 推廣交通共好行


安全踩風遊旗津 推廣交通共好行


旗津圖書館因交通共好行活動,推動旗津在地人文的知性及認識,邀請李怡志老師,他不僅是中山大學USR城市共事館計劃的協同主持人,也在技工舍|旗津社會開創基地辦理社區營造、地方創生多年。更是《港都人生:旗津島民》一書的作者之一。怡志老師從旗津的歷史、地名發展脈絡一一娓娓道來,不僅讓參與民眾對旗津的文化如此精彩嘖嘖稱奇,對旗津過去的光采頻頻驚嘆,原來是高雄繁榮的起源呀!



安全踩風遊旗津 推廣交通共好行


透過走讀的方式,介紹旗津重要的交通工具「渡輪」,渡輪是通往旗津區與鼓山區之間最重要的交通往返工具,不僅是旗津區民的公共運輸渡輪,亦是遊客走訪旗津老街、古蹟和品嘗海鮮的最佳選擇。


另外特別介紹到旗津區一定會看到的三輪車,人力三輪車曾經是旗津街道上最常見的交通工具,40年代人力三輪車為旗津當時的主要交通工具。後來,隨著交通發達與科技進步,人力三輪車逐漸被摩托車與汽車取代。直到民國七十四年政府重新輔導三輪車轉業後,旗津的人力三輪車便成為全台少見的觀光三輪車行業,並成為旗津特有的觀光交通工具。


此次活動更是特別邀請到高雄市行人路權促進會理事長林于凱,由他來跟大家分享「交通安全」與推動「人本交通,守護行人安全」,更是在走讀的路上跟大家宣導台灣的交通標誌還有用路安全,最後在路口看見地上寫著30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大家統一回答著速限30,最後還問大家知道要怎麼分辨幹道跟支道嗎?也教導大家在路口時需要多多注意來車,過馬路記得走在斑馬線上。



安全踩風遊旗津 推廣交通共好行


活動參與者月娥提到,舉辦此次旗津精美的戶外走讀,讓我們走入旗津百年歷史的文化,品嚐真正的旗津風情,在次再三感謝,願秋高氣爽之曰,登上旗津聆聽打鼓山送來鴻雁之約。


參與者方譽先生提到,謝謝炎炎夏日,兩位老師引領我們走讀旗津及認識行人用路議題,學習收獲滿滿,並期待下次活動!


參與者齡慧表示這次非常難得到旗津一遊~跟著走讀聽見、看見當地的歷史及美麗的海景,還有了解行人用路的相關知識。雖然很累,但收穫滿滿~


分館主任葉佩秀表示,透過交通共好行的活動與旗津社會開創基地的怡志安排了3小時的旗津之旅,聽了旗津人文歷史,走上旗後礮臺享受旗津特有的海線美景,搭配著徐徐吹來的海風真是愜意的旅程,不過最重要的整趟旅程中不斷提倡行人路權和道路合理分配的重要性,以及交通法規、號誌標線的正確性,提升你我的安全,最後很重要的一點是平安出門,安全回家。



安全踩風遊旗津 推廣交通共好行


撰文、攝影/旗津圖書館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