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慈中國一戶外教育 結合環保與科技的饗宴
在當今面對氣候變遷與環境挑戰的時代,戶外教育作為中學生重要的學習方式,不僅提供學生與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更是深化他們對環境問題的認識。
4月11日臺南慈中的國一戶外教育特地安排了高雄靜思堂與高雄科工館的一日探索行程。上午學生抵達高雄靜思堂便受到當地志工團隊的熱烈招待,他們特別規劃了一系列的體驗及模擬教育活動,內容涵蓋氣候變遷的實際影響與應對策略,包括「莫拉克風災模擬動漫」、探討「正負1.5度C」的意義、學習「螢火蟲的願力」及「大愛感恩科技的環保再利用」等課題,當然還有2024年0403花蓮大地震時慈濟發展出來的提供給受災戶使用的隱私帳,不僅讓災民能在危難中受到照顧更能有尊嚴地度過這個非常時期。
學生們在這些活動中,將能夠收穫寶貴的知識與實踐經驗,理解全球暖化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並從中激發出對大自然的珍惜與保護之情。此外,藉著「SDGS趣玩」的設計,學生將會更加深入瞭解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培養他們成為具備全球視野與社會責任感的未來公民。
國一合心導師林家琪老師分享她在靜思堂的感動:「非常感恩高雄靜思堂師姑師伯規劃如此有意義的體驗活動,不但傳遞善知識更讓臺南慈中的孩子能更了解慈濟在做什麼!進而在生活中,養成對於生活的感恩心。當你了解自己有多幸運、幸福,才能將這份幸福感傳遞給他人!」
除此之外,學生們的戶外用學習之旅還包括前往高雄工業博物館,參觀各式展覽及參與LED燈實作的活動。在科工館中,學生們見識到科技與創新的結合,理解現代工業發展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環保技術來解決當前的生態危機。特別是LED燈實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動手製作,還能學習到節能減碳和低碳生活的理念,從而意識到每一位個體在環境保護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這些寶貴的實作經驗將使他們在面對未來的環境挑戰時,能夠透過創新思維與實際行動去應對。
國一合心林O?同學對於此行的感想她表示:「我有幸參觀了許多有趣的展覽,這些展覽讓我對環境保護和紡織技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科工館館內的設計和各種互動展品深深吸引了我。這裡不僅僅是展示知識的地方,更是一個讓我們親身體驗和探索的空間。其中,科工館的實作課程最讓我印象深刻,老師詳細講解了發光二極體(LED)的知識,讓我學習到了色光三原色的原理以及LED在生活中的應用。這樣的實作課程不僅增長了我對光的認識,還讓我體會到LED功能的多樣性。這次的校外教學讓我獲得了豐富的知識,也增強了我對科技的興趣。我希望未來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讓我們能夠在實際的環境中學習和探索,進一步激發我們的創造力和求知慾。這次的經歷將成為我學習旅程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另外,同班的莊O易同學也表示:「今天是升上慈中的第一次戶外教育,天氣果然風和日麗,相當穩定,出遊更是適合不過了!這次我們前去高雄科工館,路程雖不遠,但在車上與同學閒聊、觀賞路景的那種感覺依然可貴不已。時間倏忽即逝,一下車,我便看見科工館外的一片綠意盎然,走著走著就進到科工館內開始找答案競賽,裡面展區琳瑯滿目,隨意走走牆上皆是浩瀚無垠的知識。找某些特定問題似乎有些小小的困難,但與同學一同打拚的過程猶如無價之寶,難以忘懷。除了遊逛知識的腦海外,還有手作課程,講師教我們做了微型LED手電筒,但名不副實,意外的簡單!這次的體驗軟硬適中,也為我們複習了團結合作的難得,願國二也能如此有趣!」
最後,此次戶外教育活動不僅重視環境議題的探討,更深植慈濟精神於每位學生的心中。慈濟強調「善的迴圈」,提倡用愛與智慧去關懷環境與社會。透過這些活動,學生們將能夠體會到自身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密切聯絡,理解如何透過實際行動來實踐慈濟的核心價值。
讓學生在面對環境問題時,不僅能夠以科學知識去分析問題,更能夠以慈悲的心去思考解決方案,從而形成一種全面、深刻的環境責任感。這樣的教育模式不僅使學生們獲得知識,更使他們的靈魂得到滋養,成為未來的環保倡導者。
藉著此次活動,我們期待將環保理念深入人心,讓學生們不僅成為知識的接受者,更是行動的實踐者。此次戶外教育行程,無疑將對學生們的學習與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
撰文/林季英;攝影/臺南慈中團隊、慈濟基金會(高雄人文真善美)
- 記者:TCnews慈善新聞網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