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企業社會責任 捐贈長照專車 關懷臺灣老年族群

圖說:華碩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魏杏娟(中)與臺北榮總院長陳威明(右二)、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右一)、專業駕駛林秉鋒(左二)、稻香社區長照機構護理長黃美淑,於日前捐贈活動合影,落實產官學研醫與社區最佳示範點。
(記者胡光輝/臺北報導)2025年,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即65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數的20%,代表每五人就有一位是老年人。這不僅是人口結構的轉變,更是全社會的照顧挑戰。
以北投為例,有很多長者迫切需要專業長照,但因各項因素無法前往專業機構。看見這樣的落差,華碩文教基金會主動出手,捐贈長照專車給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委託臺北榮總經營管理的「稻香社區長照機構」。特別的是,華碩文教基金會不僅捐車,更投入心力培訓專業駕駛,打造一條充滿人情味的接送之路。
「我們捐的,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一段讓人安心出門的旅程。」華碩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魏杏娟說道。她強調,除了長照接送除了能提供長者便捷交通,最重要的是培訓一位能傾聽、陪伴、同理的專業司機,讓每一次「接與送」都能有耐心與溫度。基金會的這份用心,悄悄改變了許多原本抗拒出門的長者。魏杏娟分享:「現在,專車還沒到,就已經有長者在門口等候了。一上車,他們就開心的和林大哥聊天,像是見到老朋友。」這份從接送建立起的信任與情感,正是基金會「軟硬兼施」協助長者快樂出門理念最真實的體現。
圖說:日前「華碩文教基金會捐贈北投區稻香合署大樓社區式長照機構長照交通車」活動,臺北市長蔣萬安(左四)、臺北榮總院長陳威明(左五)、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右四)、華碩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魏杏娟(左三)等貴賓出席,肯定華碩文教基金會以實際行動落實企業社會責任並對高齡照護的各項投入。
這樣的靈感,來自魏杏娟十多年前的親身體會。她回憶,當時父親因復健需頻繁往返醫院,家人無法陪同,只能叫計程車接送。「每天叫車,卻每天換司機,有的親切,有的冷漠,反而讓我父親抗拒出門。」魏杏娟回憶。直到後來他們找了一位固定又有耐心的司機,才讓父親願意出家門接受治療。「那時我深刻體會到,讓長輩願意踏出門的關鍵,不是車好不好坐,而是人好不好相處。」看似短短接送路程,如果缺乏溫暖與關心,就有可能成為長者接受長照的絆腳石。
魏杏娟也提到,這項「接與送」的構想,與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社區共好、高齡友善」的遠景不謀而合。她被陳院長打造稻香長照機構的決心所感動,更堅定了把「車」跟「人」一起送進社區的想法。這個結合軟體與硬體的創新模式,也希望能拋磚引玉,讓更多企業共襄盛舉。
當然,要培訓一位長照機構的專車司機十分不易,魏杏娟表示:「常有企業可以捐車子但沒有司機,但我父親的經歷,啟發我開專車的人很重要。這位專車司機大哥林秉鋒本是我們企業一員,加上以前開過娃娃車,在與他深談與溝通後深知非常有責任感,他自已花三天的時間開車、騎車、還走路去感覺接送路線。他表示就像以前開娃娃車一樣不能出任何差錯,我們相信企業責任不只是創造價值,更是回饋社會、照亮他人。」
大家以「林大哥」稱呼的林秉鋒,曾擔任幼兒園娃娃車司機三年,熱忱的林秉鋒表示:「不同以往的是,開娃娃車只聽到孩童嬉鬧聲,現在我把長者當成「老娃娃」,每天搭車過程都和他們閒話家常,同時關心長者的身體和心理狀況,我覺得非常有意義,這些長者都像是大寶貝,大家如同親人般的相處,我每天都做得很開心和有成就感。」
圖說:許多本來不願意出門前往長照機構的長者,在專車司機林大哥發揮同理心、耐心、愛心、熱忱,現在長者一上車就開始聊天,正是「軟硬兼施」協助長者快樂跨出家門前往專業長照機構的重要關鍵。
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指出:「我們看似簡單的接送過程,對於長者能夠來到長照中心非常重要,如何讓長者願意從家裡來接受專業照顧,除了要有專車,另一方面是駕駛車輛的人,由於士林和北投靠近陽明山,道路高低起伏,駕駛更必須了解當地地形和路況,還有些長輩住家可能沒有電梯,所以,如何在安全、順利的情況接到長輩,耐心和同理心就很重要。」
陳亮恭感謝華碩文教基金會,不僅捐贈專車,還將「人」也送進社區。那不是普通的接送,而是一段彼此等待與信賴的日常,長者在專車抵達家門口前便懷抱著滿心期待,期待見面時刻的問候、分享。 一輛車,一位駕駛,串起的不僅是一段路,而是社區裡最細水長流的幸福。溫馨「接送」更建立起彼此的默契和信任,串起不可言喻的情感聯繫,長照專車與專業司機更是連結社區與幸福的橋樑。
(圖/華碩文教基金會、稻香社區長照機構提供)
- 記者:勁報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