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義書摘:看企鵝的日子 (4 年前)
圖說:●全球企鵝種類共18種,而帝王企鵝通常要到威德海上的雪丘島才能看見。牠們是群居性動物,每當惡劣天候來臨,牠們會擠在一起,防風禦寒,以獲得最大的保護(圖片:聯經出版提供) 跟著探險家的腳步,呼… 詳全文
享受吧,一個人的打掃時光 (4 年前)
把掃除當作是關愛自己、照顧家人的一種方式 很 多人不喜歡打掃,並非是討厭做這件事,而是帶著錯誤的想法或觀念,進而影響行動力。試著改變過往打掃時的心態與觀念,你會開始享受家事帶來的美好。 找到… 詳全文
錢復專欄:談青少年問題 (4 年前)
過度自由、過度放任,導致諸多青少年亂象 舊時社會禁忌多,大至敏感政治問題,小自男女同學交往,家長、老師都不許我們逾越雷池一步。當今有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提出,教管不利於兒童心理發展。我對此說法… 詳全文
總編輯的話:HIIT適合我嗎? (4 年前)
根據運動醫學期刊最近所發表的一項實驗成果,對我們多數人來說,簡短而激烈的運動方式,並非最適當。當然,每一種運動方式,都有其益處,但對血壓、體脂和其他代謝的影響來說,通常半小時的標準… 詳全文
紐約時報新視界:結婚保險 (4 年前)
在美國,結婚保險已是相當成熟的產品 經過一年半的精心籌備,莎莉即將在加州索諾瑪的酒莊看著大女兒琪琪走上紅毯。 然而,大自然之母另有安排。 就在婚禮的前幾天,索諾瑪燃起了熊熊野火,延燒範圍達一萬… 詳全文
費文書房:帶著自己去旅行 (4 年前)
圖說:●回花蓮,還有個地方得去,美崙田徑場 我喜歡一個人的小旅行。 平日生活裏很難「安靜」,總是會被雜事打擾,只有一個人的旅行,才能夠有大片的時間,好好地跟自己在一起。 二○二○年,不算太好的一… 詳全文
釋懷暖情:那些豬油事 (4 年前)
母親喃喃自語:以前搶著吃,現在沒人吃…… 我上小學前,家裏養豬,豬隻長大賣錢,還可以拿回豬血和油脂。母親將油脂切塊,煸豬油,一部分放在碗公,其他的盛裝在一個如籃球大的陶罐。冷卻後,祖母就拿麻… 詳全文
紐約時報新視界:魔術方塊發明人 (4 年前)
他一轉再轉,最後發現自己迷失在一個五彩繽紛的迷宮中 圖說:魯比克可以在一分鐘左右破解魔術方塊,但他對速度不感興趣,他認為解謎之道貴在優雅,那比計時更加重要 第一個解開魔術方塊的人,花了足足一個… 詳全文
總編輯的話:詩,萬能的療癒醫藥 (4 年前)
在紐約時報撰寫養生專欄已有45年的Jane E. Brody,最近的一篇*提及詩的療癒效果,摘譯如下: 過去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翻轉了整個世界。除了失去親友,連一些重要聚會(例如婚禮、葬禮、畢業典禮等)都不得… 詳全文
等一通一直沒打來的電話 (4 年前)
謹以此文紀念逝世三十周年母親陳秀英女士 小侉生下來時即是一個大傢伙,所以取個外號「小侉」。 小侉是奶奶一手帶大,那時,他們住在山區鄉下。一年多前,為了讓兒子能就讀一個好的小學,我不得不把小侉帶… 詳全文
發刊詞:身心靈全方位的預防針 (4 年前)
講義關心社會的角落,透過深入報導傳達善念,讓讀者感同身受。其中健康保健的資訊也相當實用,可說是身心靈全方位兼顧的預防針。 黃俊銘 創立臺中快樂列車協會,推動「快樂護理」概念 詳全文
國家地理新鮮聞:貓咪四問 (4 年前)
讀懂貓咪的肢體語言 圖說:貓可愛迷人,卻也經常難以捉摸 為什麼有些貓會跑去水龍頭底下舔水呢? 德州A&M獸醫教學醫院專家佐蘭解釋,水碗裏的水是「死」的,有些貓咪生性偏好流動的「活」水。此外,貓… 詳全文
當心打開的時候:求你,不要帶走我的男人 (4 年前)
我 喜歡唱歌,不過只有自己一個人時才會打開嗓子,因為不忍心折磨他人。因此,我聽別人唱比自己唱的時候多。 歌有很多種,有所謂「藝術」也有所謂的「流行」。藝術歌曲多半經過漫長時間汰選而後存留下來… 詳全文
紐約時報新視界:日本最老旋轉木馬 (4 年前)
這座超過百年歷史的旋轉木馬,目前去留未定 圖說:在結束營業前,民眾帶著幼兒冒著酷熱排隊,重溫年輕時最珍貴的回憶 從日光神社、京都寺廟,到松本和姬路的城堡,日本人對自己國家數百年歷史的文化遺產古… 詳全文
總編輯的話:日本筆墨畫大師 (4 年前)
篠田桃紅(1913-2021),當代日本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日前以107歲去世,她把古老傳統的書法和當代抽象藝術結合,變成她的獨特風格。1983年TIME雜誌稱,她的開創性成就可與畢卡索媲美。她的畫作被歐美各大… 詳全文
跟外婆相處的最後一年 (4 年前)
她認真的對我說:「來這裏,只要讀書、休息,其他的都不用做。」 五十多年前,我的外公為了賺錢養家,參與澎湖跨海大橋的興建工程。這座當時規畫橫跨海面超過兩公里的橋梁,一端位於白沙島通梁村,另一端… 詳全文
發刊詞:心靈的諾亞方舟 (4 年前)
我很喜歡講義有關科學、環保的相關報導,除了有助於推廣正確觀念,也能增廣見聞。另外,講義還有許多生活中可用的小常識,是訊息非常豐富的一本雜誌。 陳德鴻 成立濕地庇護中心,搶救面臨生存危機的水生植…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