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藝文 人氣藝文
劇場與生活的忘年之遇——李秀珣與不受既定想像束縛的「石岡媽媽劇團」

劇場與生活的忘年之遇——李秀珣與不受既定想像束縛的「石岡媽媽劇團」(2 年前)

由豐原車站,車行入台三線豐勢路,矮房夾著公路,聚焦著視線前方的山。公路略有起伏,隱藏著24年前九二一大地震改變地貌的線索,除此之外,居民已經在時間的河道裡完成家鄉重建,而許多相遇,也是在當時展… 詳全文

全球通膨危機,觀眾荷包空票房也空 現象十:製作成本與票價提高,藝Fun券「常態化」有解?

全球通膨危機,觀眾荷包空票房也空 現象十:製作成本與票價提高,藝Fun券…(2 年前)

表演藝術界經歷了2020年與2021年的二級與三級警戒考驗,就在以為疫情逐漸退去的2022年,豈料劇場雖然開門了,觀眾卻沒有如想像的一起回來。 2020年之前,有一定行銷經驗的團隊,搭配已經累積相當口碑或名… 詳全文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22 周善祥、蕭東意、蘇威嘉

PAR People of the Year 2022 周善祥、蕭東意、蘇威嘉(2 年前)

周善祥 質、量雙具的音樂壯遊 掀起台灣樂壇旋風 從前年底、去年初到今年中,台灣樂壇吹起了一股「周善祥旋風」,而且一次比一次加劇。音樂會場次不僅一再爆量,全台巡演更是口碑甚佳。最難能可貴的是節目… 詳全文

表述深植於當下的特定關懷,台新藝術獎邁入20周年 現象五:我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表演藝術專業獎項?

表述深植於當下的特定關懷,台新藝術獎邁入20周年 現象五:我們需要一個…(2 年前)

2002年,我接到基金會黃韻瑾執行長電話,她提出主辦年度藝術獎的構想,徵詢我的個人意見。我的第一個反應是:省事事省(台語),並在對話中反覆表達對此有所保留的態度。這段對話,最後有什麼結論,印象已… 詳全文

全球14機構成立「STAGES永續劇場聯盟」,國家兩廳院成亞洲唯一聯盟劇院 現象二:共融、永續,表演藝術圈新價值

全球14機構成立「STAGES永續劇場聯盟」,國家兩廳院成亞洲唯一聯盟劇…(2 年前)

疫情、永續,是2022年藝術界的熱門議題,無論是在創作題材或是組織的經營管理上,均備受矚目。在台灣,有台灣視覺藝術聯盟、表演藝術聯盟、畫廊協會、文化法學會、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在10月甫成立的「台灣藝… 詳全文

從中央到地方的場館與藝術節規劃,突顯創作生態問題 現象四:大劇院時代正式到來,致使創作生產過量?

從中央到地方的場館與藝術節規劃,突顯創作生態問題 現象四:大劇院時代正…(2 年前)

2017年初,《PAR表演藝術》開始談論「大劇院時代」(註1);同年年末,表演藝術評論台亦在「TT不和諧開講」從國內、外案例討論「大劇院時代」。其背景是國家兩廳院完工30年後,臺中國家歌劇院、臺灣戲曲中… 詳全文

劉怡汝X李若綺 嚮往香醇「熟齡釀」,就從消除成見開始

劉怡汝X李若綺 嚮往香醇「熟齡釀」,就從消除成見開始(2 年前)

熟齡,是什麼?是在某個年齡之後?還是身心進入某個狀態?那麼,它會有個固定的答案與定義嗎?我們會聽到一個說法是,台灣在2025年從高齡社會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第一個提問往往是「我們做好準備了嗎?」… 詳全文

陳何家:欣欣向榮、一氣貫通的藝術人生

陳何家:欣欣向榮、一氣貫通的藝術人生(2 年前)

跟著欣欣天然氣的陳何家董事長走上公司8樓的排練場,今年已達古稀之年的「陳董」一邊爬著樓梯,一邊不忘交代身邊秘書關於排練場的整理與時程安排,接著「欣欣向榮」4個金色大字出現在眼前。 音樂劇《四月… 詳全文

楊寶秀:不老搖滾魂,用鼓棒直球對決生命挑戰

楊寶秀:不老搖滾魂,用鼓棒直球對決生命挑戰(2 年前)

近日WAKAMOTO若元錠的一幀廣告中出現了以往少見的搖滾女子身影,坐在鼓組裡的是75歲的楊寶秀,雙手握著鼓棒,黑上衣搭配墨綠色麂皮背心與金屬項鍊,燦爛的笑容讓她看來只有50來歲,實際見到本人後,雖然少… 詳全文

蘇顯達:只要站在台上,就一首首好好地拉

蘇顯達:只要站在台上,就一首首好好地拉(2 年前)

愛好音樂的朋友,很難不注意蘇顯達的名字頻繁地出現在節目訊息中。明明才辦完獨奏會,又有協奏曲演出;一會兒出現在小巨蛋舞台上,忽然又飛往金門坑道音樂節。錄製的專輯《拾光。電影故事》入圍今年第33屆… 詳全文

古名伸:有地方就可以做夢,擁抱斜槓的無限可能

古名伸:有地方就可以做夢,擁抱斜槓的無限可能(2 年前)

才從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退休、領了國家文藝獎,舞蹈家古名伸一點也沒閒著。去年才和戲劇導演李小平聯手演出了《星圖》,北中南跳了一輪,今年4月才結束最後一場公演;一回頭,她年初又頂下經營7年、位於… 詳全文

文化生態篇 從公共到分眾、從多元而偏激

文化生態篇 從公共到分眾、從多元而偏激(2 年前)

2001年4月,雜誌第100期曾辦過1場針對台灣表演藝術類雜誌未來的公開座談,我還真不記得自己曾在現場,也不記得自己當時是否真心關注過雜誌存廢問題。21年過去了,新興表演空間的確如1992年試刊號中諸多呼… 詳全文

評論環境篇 十年有成,還是十年現形?——台灣評論世代與生態的養成之後

評論環境篇 十年有成,還是十年現形?——台灣評論世代與生態的養成之後(2 年前)

從《民生報》「民生劇評」(1997-2006)、《PAR表演藝術》雜誌(1992年創刊,最初名為《表演藝術》,並於2002年成立網站),到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表演藝術評論台」(2011-)、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詳全文

許斌 X 姚立群:台前幕後,留下忠實的記錄

許斌 X 姚立群:台前幕後,留下忠實的記錄(2 年前)

許斌與姚立群的相識,其實不是從「劇場」開始。 最初,許斌以為兩人的相遇是在2003年末,到中國北兵馬司劇場演出《黑洞之外》。他說:「姚立群臨時去當音控,表現傑出!」但姚立群說的更早些,是在1991年…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