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藝文 人氣藝文
費文書房:烏龜

費文書房:烏龜 (4 年前)

家裏有什麼東西是當你不在意的時候,就會不見;反之,當你愈在意的時候會愈來愈大,直到無法忽視? 故事的開始也許各有不同,但結局大抵可以分成兩種。 那幾年走在路上,特別是下著滂沱大雨的日子裏,特別… 詳全文

我家的老照片:杜大小姐

我家的老照片:杜大小姐 (4 年前)

在青春路途上,偶然與遠在約旦的蒯氏伉儷交會,開展了一段奇幻旅程…… 生命的蒙太奇,錯置地把我和杜家人放到同一個時空 圖說:●蒯先生與蒯夫人贈予筆者的合照 剛上大學時我就住進了學校位於木柵山腰的宿… 詳全文

〈大自然的野味&野趣〉「鮮花」不如「枝條」─「愛的故事」野鳥版

〈大自然的野味&野趣〉「鮮花」不如「枝條」─「愛的故事」野鳥版 (4 年前)

天地之間,一切事物的發生似乎都有其目的 你喜歡聽故事嗎?我很喜歡。 我相信人都喜歡聽人說故事,至少絕大多數的人是如此,尤其是喜愛聆聽他人的「愛情」故事。聽到悲傷的,淚流滿面,聽到歡喜的,也許心… 詳全文

紐約時報新視界:一起縫補,延長衣服壽命

紐約時報新視界:一起縫補,延長衣服壽命 (4 年前)

網友推廣的「衣服可見修補」原則 圖說:有心人在網路推廣「可見修補」,並且以照片分享靈感和成品 不過是幾代人以前,襪子、毛衣和褲子破了,補一補照常繼續穿,隨便哪一家雜貨店都買得到針線包。年近六十… 詳全文

釋懷暖情:回味那些山居美食

釋懷暖情:回味那些山居美食 (4 年前)

童年記憶裏,母親的手藝與溫暖 童年住在鄉下時,父親每年都會在肥沃的果園空隙處栽種一大片的花生。暑假期間正值採收期,全家出動,我們五姊弟會傾所有衣物護緊身體的每一寸肌膚,以防止來勢洶洶的小黑蚊… 詳全文

錢復專欄:談謹慎 (4 年前)

謹慎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品格 我們常將謹慎二字連用,事實上「謹」、「慎」有不同的意義。謹,是敬業、敬事,待人恭敬;慎,是小心慎重,兩字連在一起,就是恭敬小心。謹慎的反面是大而化之,這往往會導… 詳全文

標竿集:孩子的招呼聲 (4 年前)

每一聲響亮而直率的喊聲,有如灑在身上的陽光溫度 每回送女兒上學,都有種誤闖星光紅毯的錯覺。孩子們一聲聲熱情的:「璽瑄媽媽好。」或低聲私語:「她是我們班的媽媽呵。」彷彿自己身為「家長」的事實,… 詳全文

總編輯的話:椰油是超級食物嗎? (4 年前)

Jane E. Brody在紐約時報撰寫養生專欄已有45年,這是她最新的一篇: 椰子油(Coconut Oil)在普羅大眾心目中是一項奇蹟食物(Miracle Food)。有眾多的名人,推薦它可以減重、降血壓和血糖,減少心血管疾… 詳全文

錢復專欄:談藝文 (4 年前)

藝文能呈現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是促進國際交流的最佳管道 「藝」是藝術,一般包括音樂、繪畫、書法……等,「文」是文化,戲劇、電影、地方戲曲、出版……等都包括在內。 早期藝文多用於調劑生活,… 詳全文

紐約時報新視界:隔離太無聊,網友重現名畫場景

紐約時報新視界:隔離太無聊,網友重現名畫場景 (4 年前)

嚴重的疫情,迫使人們嘗試新事物 圖說:在家自我隔離的民眾,複製了著名古希臘雕塑作品〈擲鐵餅者〉 二○二○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許多人由於封鎖令而與現實世界隔絕,轉向網路尋求與他人的聯繫… 詳全文

總編輯的話:洛克菲勒的習慣 (4 年前)

洛克菲勒年少時有兩個目標,一個是活到100歲,另一個是賺到10萬美元(約等於今日274萬美元)。結果,他活了將近98歲,賺到了今日幣值的3,400億美元。 約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1839-1937)是美… 詳全文

標竿集:閒能交益友 (4 年前)

生活裏不能少的快樂 下班後,父母和我相約去附近的大學校園健走。途中經過小巷內停車場那棵不怎麼高的樹,聽見父母念叨著:「還沒回家呀?下次經過可能要再晚一點……」看來有些失望,繼續往校園方向前進… 詳全文

發刊詞:令人驚豔的講義 (4 年前)

講義,讓我有驚豔的感覺。講義的文章正面、積極,尤其在媒體生態混亂的現在,能這麼堅持30年格外難得。我非常喜歡講義。 羅芳華 1971年創辦東海大學音樂系,奉獻臺灣音樂教育50年 詳全文

剪指甲的時光

剪指甲的時光 (4 年前)

為母親剪指甲是件大事,他總是不假手他人 「啊唷!啊唷!」 「痛啊!痛啊!」 「好,好,我輕輕地,慢慢地剪喔。」 「媽媽忍耐一下,馬上就好了喔。」 高聲呼痛的是九十六歲的婆婆,重度失智的她正蜷縮在… 詳全文

當心打開的時候:這些,從小就可以教了 (4 年前)

為了給這篇短文下標題,確實讓我苦思良久,但也讓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內心強烈的「期待」與「憂慮」。 我們所生存共有的臺灣社會,的確一天比一天開放、自由與多元,也愈來愈民主。看看今天年輕世代擁有那麼… 詳全文

那碗懷念的芋圓湯

那碗懷念的芋圓湯 (4 年前)

爺爺小攤子上的必備美食 在那紮著雙辮、步行如小鴨的童年,我很愛爺爺所特製香Q滑嫩的芋圓。無論在燠熱的夏季或冷冽的冬日,都能來上一碗,不管是燙口暖和的口感或冰涼沁心的舒暢都能挑起我的味蕾,滿足片… 詳全文

我的愛情日記:紙鶴

我的愛情日記:紙鶴 (4 年前)

一千隻紙鶴的緣 從懂事以來,我就喜歡紙鶴,但總是學不會,因此特別羨慕會摺紙鶴的人。有一次,我陪朋友去相親,結果卻是我與相親A男相意合,成為男女朋友。約會時,A曾在公園涼亭摺紙鶴給我。 那陣子,有… 詳全文

憤怒時的步行禪 (4 年前)

一邊走,一邊持誦,等待自己平靜到可直觀憤怒的地步 怒氣產生時,我們可能想到戶外練習步行禪,清新的空氣、蒼翠的樹木與植物將對我們大有助益。我們可以這麼練習: 吸氣,我知道這兒有股怒氣; 呼氣,我… 詳全文

冬天了,好想做盤蛋餃啊

冬天了,好想做盤蛋餃啊 (4 年前)

媽媽跟奶奶學做蛋餃,後來傳到了我手上…… 家傳菜珍貴的不只是味道,還有家族畫面。比如蛋餃。想起家裏做的蛋餃,我先想起的,不是一口咬下去,滿嘴的湯汁飽滿柔軟,而是奶奶跟媽媽的「背影」。 蛋餃是我… 詳全文

出席 (4 年前)

唯有出席,才能在與生命告別時,說一句「無憾了」 這半年,我騰空「出席」各種事:家人聚首的晚飯,摯友邀約,一杯茶時光,一盞燈的凝思靜坐⋯⋯我想,用心,不枉過一段歲月。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缺席了家… 詳全文

〈大自然的野味&野趣〉之21:瞧,那隻鳥兒在幹嘛?

〈大自然的野味&野趣〉之21:瞧,那隻鳥兒在幹嘛? (4 年前)

當你看過了一隻鳥,陪牠走過一輪生命周期,一定也想究盡身邊所有的鳥 每年十月下旬開始,只要到臺南北門井仔腳鹽田潟湖區走一遭,就有機會看見成千上萬的黑腹燕鷗,成群結隊襯著夕陽在半空中翻飛,忽上忽… 詳全文

拈花微笑的智慧 (4 年前)

有人對著你拿起一朵花,這時他想要讓你看見它 禪宗有一則與花有關的故事非常有名。 有一天,佛陀在法會中,面對著一千兩百五十位比丘、比丘尼,當眾拈起一朵花,沉默良久,聽眾也寂然無聲,每個人似乎都在… 詳全文

紐約時報新視界:放下手機,專心走路 (4 年前)

因為使用手機分心而導致的急診傷害,近年足足增加了一倍 許多人留意到「開車不專心」的問題,但「走路不專心」的問題也愈來愈嚴重。 隨著數位產品的普及,不少人習慣邊走路邊看手機或平板,或傳簡訊、玩遊… 詳全文

總編輯的話:傳遞幸福的商界奇才 (4 年前)

謝家華短暫的一生(46歲),充滿許多顛覆傳統的驚奇。他出生在美國,臺灣移民的雙親皆為高學歷(博士),十分重視子女的教育。他從小就玩遍各種樂器。九歲,他在家飼養蚯蚓出售。十九歲就讀哈佛大學電腦系… 詳全文

發刊詞:講義的「阿甘精神」 (4 年前)

講義正面的內容,能讓人產生自省的態度。更重要的是,講義努力、堅持的信念,確保了社會上珍貴、美好的價值不會流失。 張文彥 視障運動員,參與路跑運動近30年 詳全文

錢復專欄:談優雅 (4 年前)

將內在的美好行諸於外 「優雅」是能將內在的美好行諸於外,不粗魯,不急躁,任何時候都恬靜穩重,說話、走路不疾不徐,態度和藹可親。 一個人若能優雅,對未來的各個方面,無論是婚姻、事業,都有很大的益… 詳全文

我的公益行動:我在急診室當志工 (4 年前)

看似微不足道,卻舉足輕重 雖然我當過很多不同種類的志工,但我從來沒考慮過到醫院當志工:一來,我害怕血腥場面,不喜看到生離死別;二來,我有低血壓和暈眩問題,萬一當到一半忽然昏倒,助人變病人,反… 詳全文

標竿集:釣魚的勇氣 (5 年前)

做自己的主宰 最近在上「兒童心理健康」課程,內容談及孩子的決策權、隱私權,再結合之前所上的「老人安全保護」課程,我發現英國面對老小之弱勢群體的態度乃「協助中儘可能地給予空間」。在亞洲,面對日… 詳全文

錢復專欄:談踏實 (5 年前)

期盼年輕朋友無論做任何事都能腳踏實地 踏實,就是腳踏實地,不斷努力而得到成果。常言「一步一腳印」,到最後總會有好結果。 踏實的人,無論在政府機關或私人企業做事,都能夠得到長官的信任,因為他總能… 詳全文

鮑伯

鮑伯 (5 年前)

我和他,一個來自西方,一個來自東方,年紀相差四十餘歲,兩個毫無干係來自地球兩端的人,卻在先後移居美國後在他國結下有如親子般的厚誼 往事,只要不傷筋動骨,說起來都是甜蜜的,但如果事情發生時刻骨…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