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的話:美國的中國餐飲界教母 (5 年前)
江孫芸(Cecilia Chiang)是美國餐飲界響叮噹人物。因為她,美國人才知道原來中國菜不是雜碎、炒麵那些,還有叫化雞、樟茶鴨、魚翅……等。也因為她才知道中國館子也有法國餐館那樣的氛圍、擺設… 詳全文
紐約時報新視界:圓點女王 (5 年前)
草間彌生旋風 說起草間彌生,你想到的是密密麻麻的圓點,還是一顆巨大的南瓜呢? 一九五七年,草間彌生從日本長野縣松本市移居到紐約,但在藝術界備受冷落。如今,她以鏡子創作的藝術裝置「無限鏡屋」,在… 詳全文
費文書房:心中的小孩 (5 年前)
找回那個被忘記的我 我的抽屜裏有一張童年的照片,他是我心中的小孩。昨天,我打開抽屜,拿出照片,輕撫他的臉頰。恍惚之間,我們已渡過了時間之河,坐在從南投返回臺中的臺糖小火車上。他伏在窗邊,望著… 詳全文
當心打開的時候:十七歲的抉擇,驕傲的 (5 年前)
跟許多人一樣,我也很喜愛看運動比賽,尤其國際賽事,特別是我們臺灣在其中亦占有一個腳色。 我喜歡看選手在公平原則下,各憑本事,各盡自己最大努力創下自己最好的成績。當汗水淚水模糊難分的那一剎那,… 詳全文
紐約時報新視界:疫情擋不了他們的愛 (5 年前)
一對八十多歲戀人,在國界邊境的浪漫 她開著小轎車,從丹麥這一側過來;他則騎著電動自行車,從德國那一側來。她拿出咖啡和桌子;他擺出椅子和杜松子酒。然後,兩人分別在邊境的兩側坐下,相隔一、兩公尺… 詳全文
總編輯的話:顛覆美國餐飲界的大廚 (5 年前)
把亞洲庶民小吃,提高到國際食尚的火紅大廚David Chang,最近出版他的回憶錄,透露他成功的心歷路程,以及背後的心酸。 David Chang(張碩浩,或稱張錫鎬)是韓國移民的第二代,1977年出生在美國… 詳全文
大自然的野味&野趣:鳥兒,不只是會飛的動物 (5 年前)
遇見鳥兒,如果肯停下腳步多看幾眼,故事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 我想,我們每個人多少都有遇見野鳥的經驗,也許面對面,也許擦身而過─看到時,那隻鳥兒或者就站在樹枝頭,或者匆匆從頭頂飛過,或者佇立溪中… 詳全文
紐約時報新視界:別對癌症患者說的話 (5 年前)
最有用的不是言語,而是具體行動 猜猜看,癌症患者最常聽到什麼問題? 答案是─你好不好? 這句話充滿關懷,但往往沒有幫助,甚至令人傷心。 在我接受癌症治療一年後,一個遠親在家族慶祝聚會上問了我這個… 詳全文
紐約時報新視界:昔日爆炸案傷患,今日乒乓球好手 (5 年前)
失去手腳的妮雅拉,總是對自己說:「專注於球,專注於自己。」 十四歲的妮雅拉看起來不像一個傳統的運動員:她的右腿從大腿處截肢,左腿膝蓋以下沒了,右臂也只剩下二頭肌。但是她打起乒乓球來,軀幹能像… 詳全文
費文書房:小狗教我學會愛 (5 年前)
二○一二年四月,小黑狗墨麗坐在小紙箱,被送到我身邊,從此,我對愛有了新的體悟。 墨麗出生不久就被遺棄,用小紙箱裝著,被丟在路邊。朋友撿到後,找我做中途。正巧那陣子我好想養狗,天天吵著要去認養… 詳全文
標竿集:擺在對的位置 (5 年前)
了解自己、發揮自我 去年九月從中國貴州旅遊歸來,我的行囊便多了個奇特的紀念品,是當地導遊讓團員從布袋中各自摸取一個苗族娃娃(吊飾公仔)做為紀念贈品。公仔約成人大拇指的大小,身穿貴州苗族的傳統… 詳全文
國家地理新鮮聞:西部南極洲冰層消融危機 (5 年前)
如果這些水全流入了海洋,全球海平面估計將會上升四英尺 冰架從南極洲崩裂屬於自然循環現象,原本不足為奇,但是松島冰川冰裂頻率愈來愈高,專家不得不提出警訊。松島冰川和鄰近的思偉茨冰川是大量冷凍水… 詳全文
總編輯的話:愈老愈快活 (5 年前)
這次COVID-19疫情,感染後死亡率最高的是65歲以上的老人。老人是否應該為逐漸邁向暮年,而感到悲哀呢? 心理顧問作家Bob Brody,最近在紐約時報發表他的另一種看法*,以下是他的自述: 我今年68歲,我認為… 詳全文
錢復專欄:談空污與環境 (5 年前)
從節約資源做起,才是根本之道 空氣污染,是現代人類社會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形成原因很多也很複雜,而最主要就是人類生活愈來愈好,經濟愈來愈發達,各項生產也愈來愈多。例如,工業生產所排放的煙氣裏,…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