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從俄烏戰學經驗 美智庫:混合戰應用台海衝突

美國學界持續示警,中共關注烏克蘭戰爭發展並汲取教訓。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發布報告指出,解放軍從俄烏戰爭中學到的混合戰經驗,極可能應用於台海衝突;解放軍新混合戰的概念在於以非軍事手段塑造戰場環境,提升殺傷力。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22日發布「中國從俄烏戰爭中取得的教訓」報告,近90頁的內容提到數項關鍵結論,包括解放軍已認定混合作戰是未來戰爭特徵,顯示他們從俄烏戰爭中學到的混合戰教訓,極可能會應用於未來可能的美中混合戰爭,例如台海衝突。

報告提到,觀察到俄羅斯戰場表現不佳後,解放軍研究人員更懷疑俄方「以非軍事嚇阻手段能避免戰爭」的說法,而開始推動新的混合戰模式,重視潛在衝突發生前,以非軍事手段塑造戰場空間,並提升軍事殺傷效果。

此外,解放軍研究人員評估,美國的國防工業基礎無法支撐一場長期戰爭,隨著戰爭推進,美國的技術優勢將遞減。主張拉長未來衝突的時間可以削弱美國技術優勢,中國的國防動員體系則在這類衝突中占上風。

報告建議,美國空軍應準備在惡劣環境下長期作戰,並規劃大規模作戰行動,以確保能對已受損的機場進行修復、加油與補給,使美國空中力量能在持久戰中持續作戰。

美國國防部則應制定針對持久戰的整合作戰概念。明確的印太區域持久戰作戰構想可以為軍事規劃提供指引,並透過提高戰爭代價來強化對解放軍侵略行動的嚇阻效果。

報告也指出,五角大廈應協助盟國抵禦中共的資訊戰。雖然中共的假訊息未必能分裂聯盟,但放任不理仍可能造成政治成本。

美國政府因應方面,報告提到,國會應擴充國防產能,以削弱解放軍對透過持久戰取勝的認知。擴大的國防工業能力也可能達到嚇阻解放軍侵略的目的。

報告另建議美國政府維持現行對中政策,推動外交交流並建立互信機制。雖然中國官員不太可能參與美方關切的關鍵議題,例如建立互信及危機溝通,但持續務實接觸可為其他國家樹立負責任的榜樣,也可能削弱中共對美國「霸權行為」的假訊息宣傳。

美國前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昨天則示警,中國領導人正觀察國際社會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反應,以評估未來對台灣的態度。

曾在柯林頓、歐巴馬與拜登政府任職的雪蔓接受美國媒體NewsNation採訪時表示,如果俄羅斯能夠入侵主權國家,全面或部分占領烏克蘭,且沒有人真正阻止,中國就會幻想奪取台灣以及當地生產的所有先進半導體,而且沒有人會對此感到驚訝,「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威脅」。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