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大武崙沙灘溺水頻傳 監委促觀光署與市府強化管制宣導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監察院今(14)日表示,監察委員葉大華、林郁容、蔡崇義調查指出,基隆市「大武崙沙灘」近十年來溺水事故造成36人死亡,其中該海域即占12人,屬台灣10大危險海域,且112年發生單日3人溺斃事件,原因主要為民眾輕忽「離岸流」危險性,逾越紅色警戒線。監察院促請觀光署與基隆市政府共同強化水域安全教育宣導。
監察院並敦促觀光署與基隆市政府,研商明訂基隆大武崙沙灘海域浮球警戒線管制措施及公告事宜,落實分工管理權責,以利民眾遵循及保障生命安全。
調查報告指出,大武崙沙灘原為基隆市政府為防止突堤效應所引起的沙灘流失,及路基掏空情形繼續惡化,經專家評估後填沙養灘而成,然而該水域風險高,112年8月12日的事故更凸顯管理問題。
基隆市政府與觀光署都認為該沙灘非其管理範圍,且對逾越紅色警戒線的行為無明確法規與裁罰依據。此攸關遊客生命安全,監察院交通及採購委員會通過葉大華、林郁容、蔡崇義的調查報告,經查現行海域管理權責分工尚屬明確。
調查報告顯示,場域主管機關為基隆市政府、水域遊憩活動管理機關為觀光署,基隆市政府與北觀處已建立溝通平台與聯合稽查機制,113年度該水域已無遊客溺斃情形。3位監委表示,鑑於安全教育是防溺的重要防線,基隆市政府與交通部觀光署,應強化安全教育宣導及遊客危害認知與識別能力,共同提升水域遊憩安全。
監委進一步指出,自112年8月意外事故發生後,基隆市政府縮小大武崙沙灘戒護區範圍,從90公尺縮減至55公尺,強調兼顧區域管理與遊客安全,但考量此舉未經公告,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就直接縮小遊憩範圍和限制時間,恐有決策不周之虞。
基隆市政府曾兩度行文觀光署請求修正公告,至今未獲回應,導致遊憩範圍與時間限制未明,應由觀光署與基隆市政府持續溝通,研商公告海域浮球警戒線管制措施等事宜,以利民眾遵循。
此外,調查發現大武崙沙灘設有26處警示告示牌,但標示密度高且資訊重複,甚至夾雜反對規管的標語,造成民眾困擾,導致告示牌形同虛設。監察院指出,海洋委員會已訂定海域遊憩活動告示牌設置指引,並開發「Go Ocean」海洋遊憩風險資訊APP,可提供即時海氣象資訊等各項海域遊憩所需相關風險資料。
監委指出,以上促使地方以「揭露風險」取代「禁止管制」,促進海域遊憩活動安全,並藉此輔導大武崙沙灘海域告示牌設置,該海域已於113年11月5日完成新舊告示牌安裝與拆除;因此觀光署宜藉此個案全盤檢視轄管海域遊憩活動,輔以海委會告示牌指引作為參考,妥適揭露場域風險以落實知情權,供民眾參閱。
3位監委並提及,大武崙沙灘未來的公共工程規劃,包括周邊景觀與人行改善工程、公廁新建工程,以及後續民間進駐計畫。然而,由於該地仍屬未登錄國有土地,市府正與國有財產署辦理撥用作業,過渡期間已出現違規業者占用,在沙灘設攤、露營與烤肉等情形,對於合法業者造成不公。
基於上述原因,監委們認為,在土地撥用程序及相關管理規範發布前,基隆市政府宜審慎研酌具體有效配套措施,督促切實執行,以保障市民權益與公共秩序。
照片來源:Google Map截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邱 璽臣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