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來開匯/施俊吉詳解美課稅有邏輯 籲台灣3招回應「dirty 15」壓力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今(7)日接受《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針對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關稅政策進行詳盡分析。施指出,所謂被提及的「dirty 15」是指對美國貿易順差最高的15個國家,美方若要削減逆差,就會針對這些國家課以高關稅,台灣即為其中一員。
「台灣被課徵的關稅為32%,這項關稅計算方式雖然簡潔,背後卻有其邏輯。」施俊吉說明,美國認為對其貿易順差越高的國家,應該承擔越高關稅,舉例新加坡僅被課徵10%關稅,因其對美貿易為逆差。他直言,新加坡總理黃循財在媒體上自誇的言論令人難以接受,強調:「他講得好像自己是一個智者,但你看清楚資料,美國對新加坡是順差,新加坡對美是逆差,所以才僅有10%的關稅。」
施俊吉指出,這套關稅計算邏輯,來自經濟學界的實證研究,當美國希望縮減1.2兆美元的年度貿易逆差,便會以提升關稅作為工具;透過關稅提高,進口品價格上升,導致美國人減少進口消費,進而縮減逆差。研究指出,每提高1元關稅,將使價格上升0.25元,而總體購買金額將下降4倍。
根據此公式,美國推算應針對各國課徵的稅率。施俊吉進一步說明,若以台灣對美貿易逆差749億美元計算,理論上應課徵64%關稅,但為降低衝擊台灣,目前則先實施32%。他強調:「這個算法看似粗糙,但背後的邏輯與數學模型,是有根據的。」
面對這樣的關稅邏輯,與美國談判的關鍵在於如何降低台美貿易逆差。施俊吉提出3種具體策略,其一為「增加對美國商品的進口」。他指出,既然關稅是根據雙邊貿易逆差計算,那麼就應該想辦法拉近雙方貿易的平衡。例如透過大宗採購美國產品,包含軍購、能源、汽車與保健品等,來擴大從美國的進口。
美方特別關注台灣對美商品的高關稅,包括對汽車與保健食品課徵的高稅率,皆被視為需調降的項目;同時美方也關切非關稅壁壘,例如對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豬、美牛的標示制度,皆可能影響美方產品進入台灣市場。施俊吉透露,美國曾出版資料,其中有6頁詳列台灣對美非關稅障礙,若希望建立公平貿易環境,就應檢視並消除這些障礙。
主持人黃光芹提及,美國長期要求台灣增加軍購與拉高國防預算至GDP一定比例。對此,施俊吉回應,美國會說「哪裡有天下有那麼種好事?要不要給軍購,那是看你要給我什麼利益?我才願意多給你一些軍事武器。就趁你這個危機,我根本就不用去推銷武器,你也會自己買。」顯示此一議題極具現實考量。
針對主持人指出「是美國在開條件,不是我們開單子?」施俊吉明確回應:「是的。」他也強調,若要展開談判,就需展現誠意,並理解美國作為貿易逆差一方的立場,並提醒想像我方若是美國,面對龐大逆差,我方也會受不了;若台灣有意與美方協商,誠意就得端出來。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資料照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邱 璽臣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