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中維持145%高關稅 綠委籲嚴防中國藉台洗產地破壞台美談判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美國日前針對各國開徵鉅額關稅後,又於台灣時間10日凌晨宣布暫停90天執行,這段期間被川普政府定為「協商進行期間」,並將對等關稅普遍調降至10%,只對中國維持145%懲罰性稅率。為此,立委陳素月今(11)日舉行記者會,要求關務署應強化查緝中國進口貨物,在政府把握時間與美國進行關稅談判同時,必須嚴防中國貨物利用台灣洗產地和傾銷的情況,勿讓中國有機可乘,破壞台美經貿關係。
陳素月與立委賴瑞隆、蔡易餘、何欣純等人共同召開記者會,指出美國重啟關稅協商之際,若中國藉機以台灣作為洗產地或傾銷通道,恐將破壞總統賴清德「脫中入北」產業戰略,也會對台美經貿談判造成負面影響,不利爭取更優惠稅率條件。
何欣純指出,川普政府宣布暫緩課徵關稅,僅對中國維持懲罰性措施,象徵「脫中入北」策略奏效,獲得國人支持。但廠商實際損失已發生,包括貨品已出貨至美國港口、船舶在途、收單產製完成卻遭退訂、備料完成後遭抽單等情形,特別對中小企業、傳統產業構成嚴重衝擊。她呼籲,行政院應儘速提出協助方案,在880億元特別條例尚未到位前,保障企業與勞工生計。
賴瑞隆表示,根據財政部資料,自2018年9月起我國強化商品標示查核以防中國產品轉運至美,查獲案件逐年上升,2018至2019年間僅有5件,至2025年3月底累積達388件,其中輸往美國案件達133件,超過1/3。隨美中貿易戰升溫,中國輸美商品課徵高關稅,將加劇廠商洗產地誘因,政府應完善配套,守住台美互信基礎。
蔡易餘說,台灣正處經貿轉型關鍵時刻,應以冷靜、理性態度應對外部挑戰,避免情緒操作。他提醒,美方未來將關注台灣農產品貿易政策,包括稻米、豬肉與標示制度。農業部應儘速推動出口獎勵、成本補助與利潤保障機制,鼓勵業者掌握中國水產品退出美國市場後的空缺,轉守為攻。
陳素月與出席記者會所有立委共同要求,政府在持續爭取與美方談判空間的時刻,必須做好「最壞情境下的最好準備」,任何將破壞台美經貿談判的風險都應該避免,對外「脫中入北」、對內更要嚴守中國傾銷、洗產地,破壞台美經貿談判進程。
照片來源:陳素月國會辦公室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邱 璽臣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