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嘉義茶業改良場新建、阿里山轎篙筍 蔡易餘點名農業部看前景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民進黨立法委員蔡易餘今(19)日下午在臉書表示,於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質詢農業部長時,他聚焦兩項關係到嘉義山區農業未來發展的議題,包括嘉義茶業改良場新建計畫進度,以及阿里山轎篙筍產業因病害面臨的全面危機;他並強調,「從茶改場到轎篙筍,嘉義山區農業正處於未來發展的兩個關鍵轉捩點」。
嘉義茶改場為中南部高山茶研發重地,蔡易餘介紹,未來不僅將持續專責高山茶研究,亦將整合咖啡、茶飲與加工方向發展,與桃園建立「雙總場」體系,各自承擔不同技術任務。
「嘉義茶改場走向茶飲雙核心,打造國際品牌基地!」蔡易餘表示,阿里山高山茶與咖啡,早已有國際知名度,其品牌價值急需中央政府挹注資源,走向國際舞台。他明確要求,農業部應加速完成預算核定及行政院內部溝通程序,並指出嘉義所需的不僅是研究設施,更應成為在地農業升級、轉型與鏈結世界的起點。
另外,針對轎篙筍產業,蔡易餘表示,阿里山轎篙筍為當地原生,具高經濟價值的特產,但近年受病害感染,大片竹林枯死,且感染病害具有不可逆性,即使重新種植仍可能復發,導致地方農民陷入「種也不是、不種也難」的困境。
鑒此現況,蔡易餘向部長建議,應順勢協助竹農轉型「生態造林」,並引入森林碳匯概念,創造長期收益與永續經營誘因。他指出,目前政府提出的「6年60萬元獎勵造林」對多數竹農而言吸引力有限,因畢竟現有筍產即可帶來穩定收入。
蔡易餘也強調,更重要的是,現行碳權制度以「企業」或「合作社」為參與主體,導致一般農民難以參與並取得效益。他要求農業部與環境部應聯手提出整體配套方案,包含方法學、農民參與機制與媒合平台,才能真正讓碳匯制度與農民生計共存共榮。
「從茶到咖啡,從竹林到森林,嘉義農業不只是過去的傳統,更是台灣未來農業轉型的重要實驗場。」蔡易餘表示,未來會持續監督相關預算執行與制度設計,讓嘉義山林農業,不只種得出產值,更養得起生活,走得進未來。
照片來源:蔡易餘國會辦公室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午來開匯/台灣非常重視食品標示 鄧振中:老闆得罪不起消費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邱 璽臣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