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來開匯/狙擊美元、禿鷹操作台幣匯率 謝金河點名有心人玩心理戰操弄市場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針對近期新台幣匯率波動,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27)日接受《CNEWS匯流新聞網》中午直播政論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時直言台灣基本面良好,但突然匯率急升,顯示台幣匯率走勢背後恐有「另一隻手」在操控,並指出近來媒體及政壇炒作「海湖莊園協議」與「大麥克理論」,還有造謠稱白宮要逼台灣簽署「廣場協議」,可能是刻意引導市場預期,形成一連串「禿鷹般的操作」。
謝金河表示,儘管台灣經濟表現亮眼,新台幣卻曾貶至今年低點33.27元,與理論上應升值的走勢不符。他分析,這波台幣貶值出現在日圓與韓元已大幅貶值之後,具有「滯後性」,而非主動跟進。他舉例指出,日圓貶至161.95、韓元貶至1467.8,而這兩種貨幣的貶值幅度高達6至7成。
「台幣照理說應該早就升值,為什麼還在貶?」謝金河認為,這背後可能不是單純市場反應,而是「市場上有另外一隻手在狙擊美元」,而台幣則受到牽連。
謝金河提及《商業周刊》3月曾預測台幣將貶至35元,下一期卻又引用「大麥克理論」預估升至13.3元,形成劇烈反差。他質疑這是「心理作戰」,目的是嚇唬持有美元的民眾趕快出脫手上資產,形同操作市場情緒。
針對近日在台流傳的「海湖莊園協議」,即美方要求台灣購買100年期無息美國國債的傳聞,謝金河也指出,這其實源自現任白宮經濟顧問米蘭(Stephen Miran)尚未入閣前所撰寫的學術文章,內容僅為天真的學術推論,並非白宮立場,但因米蘭升任政府要職,該文章再度被拿出炒作,引發外界恐慌。他強調,美國前總統川普從未針對此事發表任何意見,「這根本是空穴來風,完全無此事」。
謝金河也批評部分國內政治人物與媒體刻意渲染,包括引用「廣場協議」比喻台灣將重蹈日本泡沫經濟覆轍。他指出,有精神科醫師與政治評論人頻頻發聲,加上資深媒體人趙少康與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補刀」稱賴清德會把台灣搞垮,種種說法形成「一連串禿鷹般的操作」,讓匯率議題政治化、情緒化。
謝金河表示,近期新台幣匯率強勢升值,其實是台灣經濟實力的展現,並強調「沒有什麼好怕的」,不該對台幣升值產生恐慌。他指出,今年5月2日新台幣大幅升值逾一元,5月5日更升至29.59元,引發市場熱議。
有人致電詢問是否為央行干預所致?謝金河回應,央行平時若干預匯市常被質疑,這次市場出現非理性升值,央行自然難以控制,但台幣升值代表的是國家經濟強勢,「這有什麼好怕的?」他說明,央行的外匯存底高達5900多億美元,足以應對匯市波動,而外匯市場每日交易金額僅20至30億美元,央行若需吸收資金亦綽綽有餘。
謝金河認為,此波台幣升值過快,2天內升超過2元,已屬「非正常現象」,但若能在30元附近穩定幾日,就可化解市場恐慌;否則若失守30元關卡,可能進一步至27元,那才是「問題大條」。
謝金河也提到,新台幣近期從33.27元升至30元,反映出台灣經濟的真實力道,「這個升值是可以的,但不能以這種狂升的方式出現」。他建議觀察日圓與韓元的走勢,若兩者穩定,台幣也應維持穩定;若兩者續升,台幣才可小幅跟進,維持「動態中的穩定」。
謝金河強調,台幣升值有兩大意義:一是彰顯台灣經濟韌性;二是推動企業升級轉型。他指出,有些企業過去依賴低匯率賺取匯差,如今面對台幣升值壓力,將被迫提升附加價值與毛利率。例如,若企業毛利率僅5%,台幣升值10%,恐怕獲利全失,「這時候就是考驗企業實力的時候」。
謝金河以第一季財報為例指出,台灣上市櫃公司總計獲利達1.05兆元,其中緯穎科技每股盈餘(EPS)高達52.74元,大立光則為48.26元。他補充,第一季有57家公司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其中19家單季EPS超過一個股本,顯示台灣具備強大經濟實力。他更點名智邦科技第一季賺9.12元,從過去低迷的每股4.98元翻轉到股價突破800元,強調「公司經營看人,人對了、技術領先,就會脫穎而出」。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影音團隊。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午來開匯/法案通過不靠舉手表決? 羅傳賢揭立院「無異議慣例」
中午來開匯/嘆藐視國會罪違憲讓立法權趨於弱勢 羅傳賢:讓吳釗燮、潘孟安可不甩立院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潘永鴻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