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兩岸路線戰略清晰 學者:有意區別蔡英文

賴兩岸路線戰略清晰 學者:有意區別蔡英文
總統賴清德明(20)日就職滿週年,兩岸關係走向戰略清晰路線。(圖/總統府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總統賴清德執政將滿週年,隨著美中對抗升溫、全球地緣政治變動,也牽動兩岸關係的變化。即使賴總統延續前總統蔡英文「四個堅持」路線,強調「不卑不亢、維持現狀」,希望兩岸能以對話取代對抗,和中國在對等尊嚴下,從觀光、中國學生來台就學開始交流。但一年後,進度依舊停擺,甚至公開將中國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讓兩岸關係走向戰略清晰路線。

對此,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表示,面對中國對台侵略性越來越強,戰略清晰是有必要,需告訴北京底線、紅線在哪,才能讓國際了解台灣的處境與態度。不過,政大外交系教授黃奎博則認為,賴清德擺盪在被迫接受中華民國和務實台獨之間,有意與前總統蔡英文的論述有所區別。

回顧過去,賴清德多次公開針對「主權」論述,其實並沒有脫離就職演說的主軸: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不論是國慶晚會演說的祖國論,賴清德強調「以年紀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絕對不可能成為中華民國人民的祖國,反倒是,中華民國可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5歲以上的民眾的祖國。」亦或是參加823砲戰勝利66週年追思祭悼典禮時,賴清德再次喊話「我們要有決心守護台澎金馬、捍衛中華民國,團結一致抵抗中共的威脅。」言論都緊扣憲法、歷史脈絡發表談話。

黃奎博分析賴總統的論述指出,賴清德有些地方根據民進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在走,企圖重置中華民國概念。因為先把中華民國、中國切乾淨,兩邊沒有關係,才能進一步定義國家主權,中華民國主權就等於台灣主權,慢慢會侷限在台澎金馬。

而王智盛認為,賴清德從歷史面、法律面、價值面,清楚論述台灣、中國互不隸屬立場,把現狀清晰表達出來,團結台灣內部整體意識,同時也告訴中國,台灣沒有要改變現狀和挑釁,但當對岸用各種方式改變現狀的話,那中國才是麻煩製造者。而這邏輯思維西方社會是能夠接受,因為只要台海產生動作,各國都會有反應,所以聯合國2758字號決議文,才會被拿出來重新檢視和定義。

美國在今年4月聯合國安理會的會議中,首次批評中國為孤立台灣而誤用聯大第2758號決議,並曲解他國政策,意圖限縮各國自由選擇的權利,並重申該決議並未排除台灣參與聯合國體系及其他多邊論壇。這是川普政府上任後,二度在聯合國場域替我國發聲,對台灣意義重大。

王智盛表示,這就是賴清德戰略清晰的結果,雖然看似兩岸關係受到衝擊,走向緊張氛圍,但把底線說清楚,當台灣自己先願意挺身而出,支持自己、站穩腳步,國際社會才會讚聲,反而打開台灣跟世界各國的交流大門。

不過,黃奎博則認為,聯大第2758號決議的解釋,應是國務院根據自己的行政裁量權所做的,畢竟美國對於台灣還沒有一個統一跨部門的意見,加上國務卿盧比歐挺台立場鮮明,權責範圍內想怎麼做可能就怎麼做。他指出,如果說該決議未觸及或決定台灣地位,是去脈絡化、不符當時事實的說法,中華民國政府不應隨之起舞,而中共「超用」聯大2758字號,中華民國不應該跟其他國家建立外交關係,不能參加聯合國之外的國際體系,這方面需要強力駁斥。



相關新聞


520週年將至 賴清德秀短片細數政績:這是我的365天!


賴清德就職週年前夕接受3專訪!黨政人士曝「三大策略」


藍營喊520起全面發動罷免!賴清德首度回應 還模仿起王金平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