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刪除「不支持台獨」字眼 黃暐瀚:給台灣更多政治自由空間
美國國務院於2月13日修改官網「美台關係事實清單」,刪除「我們不支持台灣獨立」(we do not support Taiwan independence)關鍵字眼,引發各界熱議。政治評論員黃暐瀚在最新一集「暐瀚觀點」中分析,此舉實質上是為台灣未來政治走向提供更多選擇空間。
黃暐瀚指出,這並非美國首次刪除該字眼。2022年5月5日曾有相同情況,但三週後又恢復原文。他建議觀眾「看他能放多久」,若很快又改回來,就證明美國「一天到晚把台灣拿來耍」,只是為了刺激中國大陸、獲取談判籌碼。
針對部分人士解讀修改後的內容意味「兩岸2,340萬與14億人共同決定未來」,黃暐瀚引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作為反證。中方嚴正表示美方在「涉台問題上立場嚴重倒退」,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三個聯合公報,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
「他是生氣的嘛,他評價是『倒退』,不是『進展』。」黃暐瀚分析,中方並非認為此舉有利於統一,而是認為美方進一步偏離一中原則。他重申美國堅守的「One-China Policy」與中國大陸的「One China Principle」有2%的差異,美國從未明確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黃暐瀚認為,刪除「不支持台獨」等同於為台灣未來政治走向擴大選項,無論是走向獨立或與中國統一,都不在美國反對範圍內。「美國等於是把台灣未來走向的限制給拿掉了。」
同時期,日本也宣布從今年5月開始,台日通婚的戶籍登記可標註「台灣」而非「中國」。黃暐瀚表示,這體現日本為台灣民眾提供更多選擇空間,且面對中方抗議時,日方回應「這是日本內政,沒必要回答」。
針對國內政治,黃暐瀚提醒,美日同時為台灣提供更多空間時,2028年總統大選參選人不應採取「疑美仇日」立場。他回顧2008年及2012年馬英九以「親美友日和中」政策贏得大選,強調「疑美仇日、親中或媚中」的路線在台灣選民眼中不會獲勝。
「當美國跟日本都做出重大動作和宣示時,台灣政治人物千萬不要變成疑美跟仇日。在台灣多數選民眼中,你是不會被選擇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歡迎持續收看《品觀點》網路節目《暐瀚觀點》!
- 記者:品觀點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