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緩90天非永久解方 賴清德7次強調『台美』卻無產業戰略佈局

美國總統川普周三突然宣布,除中國大陸外,對其他貿易夥伴所祭出的額外對等關稅將暫緩90天,台灣原本面臨的32%高額關稅暫時降至10%基準關稅。這一急轉彎讓市場暫時鬆了一口氣,但專家警告,真正的貿易危機仍未解除。



川普解釋轉彎的原因,直言是因為「大家開始有點怕了」,「我覺得大家有點反應過度了,開始有些緊張兮兮」,因此「發自內心」決定暫緩。背後實則反映出四大關鍵因素迫使川普讓步:市場劇烈反應形成制衡力量、金主強烈反彈、美國公債市場不安,以及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警告美國經濟可能步入衰退。



SLC資產管理公司主管穆拉基評論稱:「這證明他會看市場反應,也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太超過。這對市場制衡上是個好現象──市場還是有力量,不輕易屈服。」《大西洋》雜誌則直指,川普的對等關稅策略如今籌碼已落入對手手中,「對手現在看清楚了:他也許瘋狂,但還沒瘋到敢賭上一場全面性的全球經濟崩潰」。



然而,專家提醒,表面緩和背後仍隱藏重大風險。花旗研究首席美國經濟學家Andrew Hollenhorst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川普暫停對大多數貿易夥伴徵收對等關稅90天,「並不像聽上去那麼有用」,且「不意味美國經濟已避免成長放緩和通膨復燃」。他強調,美國的10%基準關稅、對中國大陸商品徵收125%額外關稅,以及針對特定行業的關稅,仍讓美國有效關稅率較2025年初的平均水準高出大約21個百分點,「貿易的不確定性將持續存在」。



面對此重大轉變,賴清德總統迅速在臉書發文回應,短短不到400字的文章中,竟然提及「台美」共七次。他表示已以「深化台美經貿關係的路徑圖」為題投書美國彭博社,並提出四點回應策略:以降低台美間所有關稅為共同目標尋求重啟貿易談判、迅速擴大對美採購、擴大在美國各州的投資,以及致力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



值得注意的是,賴清德的回應雖然高舉「台美關係」旗幟,但內容主要集中在擴大對美採購和投資等老調重彈的議題上,缺乏應對全球貿易格局變化的創新思維和具體措施。當全球貿易環境因中美對抗而劇烈變動時,台灣作為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體,卻未見政府提出實質性的產業轉型策略或多元化市場拓展計畫。



網路上對賴清德回應的評價也呈現兩極化。支持者認為「總統厲害」、「還好我們是選對的人」;批評者則直言「明明就川普自己撐不下去,講得好像你的功勞一樣」、「是全世界一起回到10%又不是誰的功勞,當初要課稅的時候怎麼不馬上發文?危機處理才是重點」。



經濟學者分析,雖然短期內32%高關稅危機暫緩,但10%的基準關稅仍將對台灣出口產業造成壓力,若未來90天內無法與美方達成更好協議,高關稅可能再度啟動。更重要的是,川普此次明確表示即使對中國的高關稅也無法帶回製造業,顯示其貿易政策已從帶回製造業轉向爭取更好貿易條件,台灣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這一框架下找到自己的定位,而非僅僅依賴表面上的台美友好關係。



在全球貿易格局加速重組的關鍵時刻,台灣除了思考與美國的關係外,也應該著眼於多元市場布局和產業結構升級,才能在未來極可能持續的貿易動盪中保持競爭力和韌性。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