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諜滲透如入無人之境 司法豈能避重就輕
國安體系傳出重大破口,府院高層與民進黨黨工接連爆出幕僚涉共諜案,層級之高令人震驚也令人憂心。但費解的是,面對立法院要求說明,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竟然置之不理,未請假直接缺席,亦未派員出席。民進黨成天喊著打倒「中共同路人」,真發現了「中共同路人」就在自己身邊卻刻意噤聲。國安重大問題未見檢調身影,查察在野黨幽靈連署特別賣力。
民進黨內爆發共諜案的核心問題,絕對不只是個別人員的滲透,而是整個人事制度的輕忽與鬆懈。追根究柢,綠營擅分敵我,也從分化與對立中謀取政治紅利。蔡賴政府對於正規的文官體系多有忌憚,在國政人事上大量啟用「自己人」,因為政務官與機要幕僚不一定要經過特殊安全查核,僅憑黨內信任便能出入府院要地,成為有心人可利用之機。一旦取得綠營高層信任,即可能取得國防等敏感外交文件。制度空轉、人治取代法治,國安防線形同虛設。
綠營發現共諜案至今,沒有公開昭告國人如何填缺補漏。在執政黨面前一向柔軟卑躬的檢調機關也作為消極。對於在野黨涉及的連署案,司法系統卻雷厲風行、大動作搜索、約談;但對執政高層幕僚涉共諜洩密一事,卻幾近靜默處理。這種「辦小案、避大案」的選擇性執法,再度削弱社會對司法的信任。
當國會召開共諜滲透專題報告會議時,吳釗燮未出席、不請假,國安會亦不派員列席,只以一紙聲明援引憲政體制規避監督。此舉非但無助澄清外界疑慮,反使人質疑其心虛閃躲。誠然,國安會定位為總統之諮詢機構,但若其幕僚涉案,相關責任與監督豈能全然置外?
面對立院質詢,調查局長坦言涉案幕僚未經特殊查核,因制度並未強制要求;法務部長則以「有犯罪要件才會查」為由,未具體回應是否追責。這些回答,無法平息輿論質疑,也無法掩蓋制度鬆懈的事實。
賴政府長期以「抗中保台」為施政主軸,卻在人事安排與國安把關上輕忽大意。現在,當「自己人」成為洩密者,當國安風險來自最親密的幕僚身邊,政府不能再以「家醜不可外揚」的心態低調掩蓋。更不能讓司法淪為政治護身符,對外高舉正義大旗,對內卻刻意冷處理。
國安體系應徹底檢討人事查核機制,該查核的就該查核,無論官位高低、背景出身。司法機關應秉持中立、無畏執法,不能只對在野黨窮追猛打,卻輕縱執政陣營。否則國安將成空談,司法也將失去公信力。
外患當前、內憂未除,唯有誠實面對問題,才能真正守住國家安全防線。避重就輕、只問立場不問是非,只會讓更多共諜藏身於制度漏洞中。
- 記者:品觀點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