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崐萁遭檢舉藉礦石稅敲詐列被告 《菱傳媒》第六期特刊率先揭露花蓮「絞殺式課稅」爭議


傅崐萁遭檢舉藉礦石稅敲詐列被告 《菱傳媒》第六期特刊率先揭露花蓮「絞殺式課稅」爭議

(菱傳媒/綜合報導)國民黨立委傅崐萁爭議事件不斷,今(28日)有媒體報導,調查局日前接到檢舉,指控花蓮縣政府涉藉調高礦稅,敲詐福安礦業公司,恫嚇業者撤回2億多元的礦稅求償案,調查局今年初將傅崐萁等人列為被告。對於這起礦石稅爭議爭議,《菱傳媒》第六期特刊中,就曾完整揭露傅崐萁於花蓮縣長任內恣意立法,侵害業者權益行徑,即使官司連20敗,業者仍等嘸縣府還錢。



《鏡週刊》報導指出,調查局北機站日前收到一封告發傅崐萁與徐榛蔚夫妻等人的檢舉信,指控花蓮縣政府涉藉調高礦稅敲詐福安礦業公司,恫嚇業者撤回2億多元的礦稅求償案,並附花蓮縣副縣長及祕書長等高官放話恐嚇業者的錄音檔為證,調查局今年初將傅崐萁等人列為被告,並報請檢方朝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的藉勢藉端勒索財物重罪方向偵辦。



《菱傳媒》於去年7月出版的第六期特刊中,就以「最牛傅崐萁捅出花蓮礦石稅爭議」為題,揭露傅崐萁花蓮縣長任內,這起採取以退為進、恣意立法的經典施政。



《菱傳媒》在特刊中指出,地方人士分析,傅崐萁以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身份主導國會職權修法,鬧得滿城風雨,手法與當年他在花蓮縣長任內違法加徵礦石稅如出一轍,皆是採取商務談判中的「以退為進」策略,亦即先喊出一個客觀上顯難達成的目標,折衝後再降低要求,讓對手感覺雖不滿,但已可接受,最後取得他真正想要的結果,這也是傅崐萁從政以來屢試不爽的必殺技。



恣意立法增稅收 官司連敗20場



花蓮政壇人士指出,已纏訟8年終定讞,至今尚未落幕的花蓮礦石稅爭議,則是傅崐萁另一件以退為進、恣意立法的經典施政。



花蓮縣府為充裕財源,自2009年起訂定《花蓮縣礦石開採景觀維護特別稅自治條例》,課徵稅額原是每公噸4元,傅崐萁就任縣長後,一路從5.2元增加到10元,2016年更不顧原本條例規定的年限尚未屆滿,廢止舊法另訂新的自治條例,將稅額提高到70元,暴漲7倍。業者之一的幸福水泥關係企業福安礦業不服縣府「坐地起價」,新訂條例已超出稅法30%漲幅限制,向法院提出8件行政訴訟,指縣府不顧業者開採成本,根本是「絞殺式課稅」。



此8案在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審理期間,承審法官認為花蓮縣礦石開採特別稅自治條例明顯違憲,曾由不同承辦法官四度裁定停止審理,向大法官聲請解釋。聲請意旨認為,特別稅率自每公噸10元驟然提高為70元,不僅使人民在無預見可能性下,向將來負擔高額稅捐,也未制定過渡條款或其他補救措施,有違信賴利益保護原則。但大法官都以地方自治條例不在解釋範圍,議決不受理,要法院自行審理,最後各法院均判決花縣府敗訴。



法官審理認為,縣府為規避舊法漲幅限制,提案廢止舊法,再以「重行立法」方式提高稅率上限,加重民眾負擔,顯然是恣意的立法行為,違反誠信原則,陸續判縣府敗訴,但縣府又提起釋憲聲請及再審求翻案,連續敗訴20次,直到2024年初全數遭法院駁回確定。2024年5月8日縣議員張美慧在議會質詢時追問處理進度,縣府首度鬆口認輸,表示將與業者協調退還2億多元的溢繳稅款,但案件已全數定讞1年多,縣府迄今一毛都沒退。



八不政策緊箍咒 繳稅關廠二擇一



根據花蓮縣府公布的資料,2016年開始加稅後,花蓮縣礦石稅1年實徵由1億多元暴增到近10億元,占年度歲入比例也從1.5%大幅提高至5%,超越歷年最主要的地方稅來源土地稅及牌照稅,成為花蓮地方稅收主要財源。全縣礦石廠商約20幾家,以台泥、亞泥、福安為開採量前三大戶,統計近年稅額占比為台泥38%,亞泥33%,福安僅占13%,合計85%。



至於鄰近的宜蘭縣,自2012年起跟隨花蓮縣腳步開始課徵礦石稅,原稅率為每公噸5元,2016年調漲為10元。2019年林姿妙縣長上任後,稅務局原規劃跟進花蓮分階段調漲為40元及70元,但考量縣長初上任不宜貿然加稅,直到2022年才調高為每公噸30元。



花蓮議長張峻指出,議會深知礦石稅對花蓮何其重要,也認同縣府財政窘迫需擴大財源,但還是要合法且取之有道。縣府與福安礦業纏訟多年,光是訴訟費就高達600多萬元,更衍生數百萬元的利息。唯一慶幸的是其他業者未跟進提告,否則要退還的稅款,就不是縣庫餘絀足以填補的大洞。



除提高礦石稅額之外,2009年傅崐萁當選縣長後宣布實施的「八不政策」,包括山坡地不准開發、公共財私人不准開發、新砂石廠不准設立、土資場不准設置、新礦區不准申請、舊礦區不准申請延期、電動玩具不准申請設立、有煙囪工業不准進駐等。



據了解,在花蓮開採礦石的前兩位大戶業者台泥與亞泥,當時都向縣府申請礦業用地續租等各項許可,卻被縣府以不是法律也未經過議會同意的「八不政策」卡關,並以加稅作為八不政策的鬆綁條件,在繳稅與關廠之間,業者只能忍痛選擇繳稅;台泥與亞泥在花蓮設有水泥廠,與福安是在花蓮開採礦石後送到宜蘭加工的情況不同,相較之下台泥與亞泥更不敢得罪縣府,也因此未跟進幸福水泥,走上訴訟一途。



監院糾正花縣府 坐在權利上睡覺



以亞泥為例,監察院曾在2017年做出調查報告,糾正縣府。法官出身的監委林雅鋒痛批傅崐萁主政的花蓮縣政府,草率以毫無法源依據的「八不政策」拖延亞泥礦業權展延案審查,直到2015年縣長才批示不准續租,延宕達6年,林雅鋒痛批,這段期間業者依《礦業法》仍可持續開採,等於縣府既未保護到環境,也未積極依民事訴訟程序請求返還土地,形同「坐在權利上睡覺」,因此提案糾正花蓮縣政府。



地方人士指出,礦石稅官司屢戰屢敗,對傅崐萁來說就是一再被法院打臉,顏面無光,傅崐萁才會在2024年5月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審議《地方稅法通則》時,與賴士葆聯袂提出修正案,將原規定直轄市政府、縣市政府除印花稅、土地增值稅外,地方稅原則規定稅率上限的30%予以調高,這項修法於2024年12月13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未來地方立法的地方稅就可不受30%限制。至於已打輸的花蓮縣礦石稅官司是否能藉此翻盤,就不得而知了。



更多新聞:



花蓮縣政府被爆威脅礦石業者撤告 沈伯洋:藍白護航修法把部份「就地合法」



基民政處長涉戶政系統供連署遭聲押 謝國樑:偽造文書不是重罪老實說


菱傳媒原始網址: 傅崐萁遭檢舉藉礦石稅敲詐列被告 《菱傳媒》第六期特刊率先揭露花蓮「絞殺式課稅」爭議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