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皋採菊集》關於中報 創刊十周年了


東皋採菊集》關於中報 創刊十周年了

創刊時,不曾想過中報雜誌能夠存活十年,四年前突發急症手術並確認罹癌,也不曾想過個人能夠再多存活至今。生死關前走一遭,為了自己的子侄下一代與台灣善良人民的幸福和樂,且為中華文化優良思想體系的傳承、為兩岸和平共存共榮的希望,中報雜誌當言仍需言,死生成敗則自有天命。

作者/劉東皋

2014年6、7月間籌備創辦《中報》雜誌時,未曾想像,它可以存活十年。而如今,它確乎邁入十周年了。

創辦《中報》雜誌原不在自己的職涯規劃中。只因引我進入《新新聞》周刊早兩年已被併購者架空而離開,更換新一批的主管中,或有某些人拿著雞毛當令箭,刻意要將中、南部的編採業務收回而找個不是理由的理由便終止我在中部的職務。為了不再為人作嫁,雖然離開《新新聞》之後曾經有兩個工作機會,最後仍決定自行創辦一個「微型」小雜誌。

創辦微型小雜誌自立門戶

起步之前幸獲得台中市前市長胡志強及台中市府部分局處主管的支持,願意贊助廣告經費的方式,而讓《中報》雜誌免於擔心創刊一、二期的印刷經費,讓我能專心於編務的規劃與編採的執行。

至於發行,我在設定基本印刷量之下(初始每期印製五千本),廣為發送於台中各文化中心與免費寄送給各級民代、政府機關、台中主要公會與學校,務期發揮一定的影響力與傳播效力。

發行數期後,有次前往拜會東海大學法律系前主任林騰鷂教授,蒙其同意而陸續於中報雜誌「正觀集」專欄撰寫專文。留學德國的林教授,憲法及法律相關學術根基深厚,培育法學界子弟無數。能登載他的大作,不僅是增益《中報》的可讀性而已,更是大幅增加《中報》的影響力。

更感謝林教授的是,原本他來稿的稿費,我要付他比一般外稿更高的稿費以示對其學術地位與文章的敬重;但僅給了幾期,當他得知我創辦雜誌之不易後,便堅持不收稿費;義務供稿許多年,直到去年十月,因他年歲已長,為維護身體健康而減少寫作量,才不再為正觀集供稿。

不為其他媒體工作 獨立採訪相對自由

由於不再為其他媒體工作,同時也沒有各大媒體背後財團或企業主的箝制要求,《中報》雜誌在採訪主題上,相對更為自由,尤其是在政治議題上的取材,不受限於藍、綠,也不受制於藍、綠。不過,也因為沒有金源與政黨奧援,至今,《中報》就是維持一個「賺取個人生活所得」的工作平台罷了。

然而,因為有這麼一個小小獨立的平台,也讓我結識了許多沒有利害關係的採訪對象和朋友。對這些採訪對象而言,《中報》本來就不是一個「大眾」媒體而是個「極小眾」媒體,他們既不必像對待大媒體的記者那般虛意恭敬,我對他們也無所求,彼此反能真誠實意的對話訪談。不論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緣來則聚,緣去無求;能夠共談共識者,反見真意。

這十年,就生活面而言,說是馬齒徒長,卻也不盡然。工作上,因為遇到一些貴人相助,讓我能夠基本維持穩定的生活。例如,仍在完成博士畢業論文的階段,有次接到台灣醒報社長林意玲來電(《中報》雜誌的電話原就對外公開),問我有沒有興趣為《醒報》採訪台中地區新聞。因尚有大學兼課與博士論文要完成,因此便以兼職方式為《醒報》寫稿。

另外,近三十年前,曾經為台中喬福泡綿公司總裁倪福全採訪撰寫其不對外公開的企業二十年歷史。那時,他只期透過歷史紀錄,為該公司及未來接班人留下一些企業發展歷程與隱性知識。數年前,在倪福全總裁完成清華EMBA課程時,再度為其整理喬福四十年歷史。其間,以擔任顧問的方式,和他討論公司經營策略的種種源起、發展與結果。由於喬福早於1990年代便同時到中國大陸、泰國與澳洲進行泡綿廠海外投資,又曾於兩千年之後併購一家知名束帶(塑膠)企業華偉,因此,有相當多值得記錄與探討的歷程。

採訪企業歷史 擔任喬福兼職顧問

平時每周一次與他訪談,一次可長達四、五個小時,當喬福員工下班後,他就在辦公室請外傭幫廚簡單做幾個家常菜,用自助餐盤盛好,有時水餃、有時白飯,加上湯和水果,就在他的辦公室吃晚餐。餐後,常再談個一小時。

倪福全總裁雖然有企業主的豪氣,但個性內歛,不愛打球和應酬,在十年前準備培養接班人交棒之際,便決定在工作輕閒下來後去讀EMBA,以圓自己的大學夢。讀完清華EMBA他又繼續考取清華科管所博士班,而於四、五年前取得博士學位;如今他已近七十七之齡。過去他曾以兼職顧問聘我,但在這位創業家面前,誠不敢當自稱顧問。

也大約在四、五年前,因為偶會與老東家《新新聞》周刊創辦人周天瑞董事長聯繫,他囑我寫一篇有關「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分析報導,刊登在他新創不久的《優傳媒》上;不久,我又主動說要寫一系列的「重讀三民主義有感」的文章,周董事長改以「重讀孫大砲的話有感」為標題,整整寫了十篇才告一段落。再後來,2022年5月我決定以台灣年輕人應認識中華文化為主題,寫幾篇文章,周董事長便要我自己想一個專欄刊頭,我試擬了「照見集」、「採菊清賦」、「黑白之辯」三個刊頭,周董改以「東皋採菊集」問我意見,我自然大讚「改得好」。

周天瑞董事長錯愛 東皋採菊集延續至今

因為老東家的錯愛,「東皋採菊集」專欄延續至今,並因此和曾在《優傳媒》連載政治小說的蘇進強老師(筆名履彊)進一步結緣。前年5月,時任台灣新故鄉智庫協會秘書長的蘇進強老師來電,請我為智庫寫一篇NCC是否有必要存在的文稿,並問我願否擔任新故鄉智庫無給職(有稿費)研究員?我當時其實尚不知該協會董事長是柯文哲,便一口應允;答應之後上網查詢才了解智庫的組成背景。

不過,在總統大選期間我原來就傾向支持郭柯配,加以柯文哲在競選期間的表現確實遠優於侯友宜,而下架貪腐的民進黨又是六成以上民眾所期待,因此,並不後悔加入台灣新故鄉智庫。至於,選後柯文哲遭逢的紛紛擾擾,因司法不公(搭配特定媒體)的各項舉措太過明顯,又無實質證據證明柯文哲凟職圖利,我既無法認同北檢加諸柯文哲的種種「欲加之罪」,自仍對智庫與民眾黨有相當之期許。

早在2021年1月初,我因被兩家小診所誤診為急性胃腸炎,吃了兩個月的胃腸藥卻仍一直上吐下瀉,體重從82、83公斤降至70公斤,才於2021年3月5日中午前往台中榮總掛急診,檢查後當日下午即住院,準備晚上動手術。術前依急診室檢查報告才得知,我其實是大腸靠近盲腸部分有一顆腫瘤堵塞,根本不是急性胃腸炎。術後又發現腸瘤屬於惡性,經肝臟移轉切除治療後,持續追蹤檢查至今。

曾經面對急診手術的生死之關。而術後,西醫外科醫師對於癌症發生後能否康復,也只能持續追蹤檢查;其治療方式則不外化療或如發現移轉,則再由其他外科醫師切除。有些醫師最常掛嘴邊的則是,一年、三年或五年存活率是多少。

對於許多西醫外科醫師,罹癌病患的復原與否是統計數字的一個點;但對於被確診罹癌的患者而言,卻是活一天賺一天,因為,不知何時醫生又告訴你說,肺部或其他部位檢查有三顆小點好像是移轉,必須切切切或接受化療!

罹癌急診手術至今 算是多活了四年

從2021年1月至今,這四年算是多活的。如果不是弟弟載我到台中榮總掛急診,我可能早因被誤診為急性胃腸炎而連續兩個月沒有吸收營養及水分,導致休克(到榮總急診當天上午為大學開學日,我已發生耳鳴、幾乎無力爬樓梯上樓為學生上課的情狀)、而在兼課途中或自家床上往生歸天了。

也幸而,在治療後追蹤期間,遇到一些好友介紹的中醫,也自行上網查得曾經罹患大腸癌的腦外科名醫許達夫醫生,在台中市南屯區開設自然療法診所。後續自行前去找許醫師多次問診,每次許醫師總是針對檢查報告詳細解說兩、三個小時,雖然沒有健保,但每次掛號費僅收五百元(第一次初診一千元),有時檢查報告沒有變化,他還退回掛號費。依許醫師建議,及自己綜合中醫對癌細胞的看法及用藥說明,我採取不過度或有限度的西醫治療,與癌細胞共存。或許因為如此,才能夠度過這較平順的四年。

《中報》創刊十年,因為有許多人的支持,才能存活至今。自胡志強時代、林佳龍、到盧秀燕市長時期,部分局處(長)的廣宣贊助,及市議會每年贊助慶賀中報周年暨新春廣告,自也銘謝於心。或許因為曾擔任《新新聞》駐中部特派員的關係,並曾採訪過蹲點時期的林佳龍,與三位市長大都維持不錯的工作關係,只是,從親身「體驗」中,仍感受到林佳龍所用的不少局處長,其排他性與防衛心都很強。這到底是因為我雜誌取名「中」報的緣故?或是因其本身處事、能力或操守問題而產生防衛排斥心,如今也真不得而知了。不過,不論如何,雖然一些小額贊助是來自部分局處的支持,但這些本是民脂民膏,中報的據實報導和依公理評論之宗旨,仍必要維持。

十年前創刊詞 以正實為本 依公理評論

十年前寫下「創刊詞」,曾自許報導應以正實為本,評論之事應以理直為先,以人本為念;報導事實,並據事實依公理評論。且不講藍綠,沒有統獨;基於現狀,兩岸各自由各自的「政府」治理,兩個獨立政府並應遵照各自人民的意願,和平相處。

然而,十年政治環境演變下來,蔡英文執政八年的貪污腐敗,民進黨許多民代與官員沆瀣一氣形成共犯結構、並配合美國川普與拜登政府的仇中及抗中而恐將人民引向戰爭之地,種種劣行惡狀,假藍綠對立與抗中之名而行貪凟之實,執政團夥幾已無公理與公義可言。

如今回想起採訪民進黨創黨黨員之一、曾任汐止鎮長與立法委員的廖學廣時,他便說過,民進黨在創黨之始的許多人,只是假民主自由之名在求自己的富貴利益和酒色生活。回首看這十年台灣的政局變化及民進黨人執政後的諸多貪腐猥瑣嘴臉,心裡不免感慨和懷疑,民進黨中許多政務要員,會表現出極度的排他性與防衛心,並非因為「中報」的「中」字,而是心懼以「正實為本」、依「公理評論」的媒體會碰觸到他貪贓枉法之事並加以報導。

台灣人民需再次自救宣言 兩岸應成立中華聯盟

因為民進黨的貪,國民黨的無能,以及中間第三勢力的被極力打壓,台灣現有政治體制下,台灣政府的執政資源和權力,幾乎已被貪腐的雙少數黨民進黨所挾持。加上執政的民進黨一再讓惡質的美國政客與政府予取予求、毫不講公義與公益原則,把「人本」當口號,卻不斷的剝削普羅人民血汗及應有的公平正義生存權益;既不承認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也大肆破壞中華文化固有的優良思想體系與歷史傳承;而民進黨執政的一堆惡吏貪官又毫無基督教信仰真正的人本精神,不但自我物化,還將人民不斷導向欠缺靈魂的物化體。

或許,在民進黨暴政與美國政客的雙重剝削壓榨下,台灣人民需要再一次的自救宣言,宣告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應建立中華聯盟,將外國勢力與暴政逐出台灣,人民或才能有安適和平的生活吧!

《中報》雜誌還能有未來的十年可以看見台灣政治的清明嗎?或者說,我自己還有多少的生命時日可以看到台灣政治激濁揚清的時候?從李登輝時期的黑金腐敗,到陳水扁的貪腐被關、再到李遠哲於蔡英文第二任期末親口承認台灣政治腐敗比過去更嚴重,台灣政治的腐爛已近四十年了。

《中報》存續至今,不是個人多努力,而是冥冥之中有眾多善正力量的支持供應,未來不論能否再度看到台灣政治的清明,至少,為了自己的子侄下一代與台灣善良人民的幸福和樂,且為中華文化優良思想體系的傳承、為兩岸和平共存共榮的希望,《中報》雜誌當言仍需言,死生成敗則自有天命。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東皋採菊集》關於中報 創刊十周年了

劉東皋,祖籍山東齊東縣,台灣高雄人,淡江大學統計系畢、朝陽科大企管研究所碩士、大葉大學管理研究所管理博士。曾任經濟日報、台灣日報、新新聞周刊、台灣醒報,並陸續在中部數家私立大學兼課。2014年創辦自媒體中報雜誌至今,持續關注台灣社會表面現象的背後實相,記錄當代台灣社會的思想所在。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