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哥小唱》策「馬」橫「川」,台灣騎士何在?


雄哥小唱》策「馬」橫「川」,台灣騎士何在?

川普、馬斯克均非傳統人物,非傳統者可策、可橫。賴清德用意識型態固執、毫無外交經驗、卻具備高度「外語發音特色」的人去負責外交。在一切以政黨利益掛帥之下,即使有心為國出力的第一路外交人員,也可能很難使力。台灣必須盡速展開第二路外交行動,取得與馬斯克對話機會。先策馬、再橫川!(圖/取自網路)

作者/吳統雄(台灣民調創始人,台美兩地管/工學院退休教授)

川普和馬斯克都是天方夜譚式人物,同時在現實中出現;他們也都是性急之人,上任以來日日放火,照亮了川普是個「選舉與治理分開」的人。當前,馬斯克是實現川普政策的核心,他早已表達過:對台灣有利、對美國有利、也因此對大陸有利的思維。

台灣面對大川大海的洶涌浪潮,是否也有擁天方知識、具策馬橫川能力的騎士?能夠吸引到馬斯克的注意與對話?

賴清德能不能在「策馬橫川」的形勢中學習應變?甚至高桿到引變?我們充滿熱情期待!但賴清德卻全力在井底潑污水,以罷免之名搞延長選舉;已經拿到了比蔡英文還多的錢,一事未做,先喊沒錢不肯做事…,實在是扶不起!幸而,賴清德也不過只能繼續愚弄他28% 的鐵桿選民。期待其他72% 的人民中,能夠出現民間領導力量,展開第二路外交行動!

大賈現實主義、大授權、大切割

川普的選舉策略,基本上印證了在「普通選舉體系」下,可成為準定律的3項理論:「形象選舉」「選民結構-勝選6策」與「機緣與努力,前者影響略大」。

而川普已展現的治理手段也有3個特色:第一、與競選訴求分開。第二、與其他言行不一的政客有微妙的不同,亦即存在「治理意識」,用白話講,就是亂吹之外,還是有為自己、為股東(人民)賺到錢的「大賈現實主義」。第三、只要能賺到錢,他樂得無事,會大授權;而若賺不到錢,他的忍耐期間有限,會大切割。

川普以「信耶穌」的宗教方式競選,但他能意識到,「得永生」必須走其他務實路線,甚至與他宣示相反的路線。

他的競選與就職演說,大量使用「二元論」口號,如「加關稅、減所得稅」對庶民有吸引力,但長期必為災難。(請參見本專欄《川普雲端支票 馬斯克落地兌現?》)

他認為宣示與執行無關,更呈現在他重用馬斯克上。

他最主要的政見之一是「反移民」,但馬斯克就是移民,還是第一代移民。

他另一項主要政見是「重啟製造業」,所有發達國家均早已證明,除非有非常特殊、且尚未被證明可成功的配套,必須更大量吸收移民。

馬斯克日前有關「美國國際開發署用你們的稅款,資助了包括新冠肺炎病毒在內的生物武器研發。」的發言,固然有許多其他動機與內情,基本上嚴重違背川普「要大陸完全背鍋」的明確宣示。

當然,川普的宣示也可能僅是「大賈現實主義」的手段之一,馬斯克可能瞭解,只要大陸給好處,川普就會「不予追究」。

以戰逼和、漫天要價、遠交近攻

川普的「大賈現實主義」就是以戰逼和。漫天要價,就地還錢。遠交近攻。並在他主持的電視真人秀節目《誰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中,由2004至2017年,反復印證了13年。

2月1日,川普簽署三項行政命令,定於2月4日,對墨西哥、加拿大、中國進口商品分別加征25%、25%和10%的關稅,只給3天轉圜,漫天要價。其中明明主要競爭對手是大陸,反而相對溫和,遠交近攻。

加拿大和墨西哥第一時間都喊反制報復,但在2月3日,兩國領導人都向川普讓步,川普宣布將關稅措施暫緩30天至2025年3月4日,展示可以就地還錢。

川普對陸美最具代表性爭議的抖音,提出「合資」解決方案,更顯示了馬斯克對未來如何主導其實現的重要。

馬斯克獲得了可以管到財政部的權力,實質影響力已比國務卿大。但川普性急,受寵時期應與其短期績效有關。

他領導的政府效率部,當前就是砍政府預算,或可短期改善聯邦紙上數字,但長期對人民的有感度低。

正如疫情期間,台灣因為有超過 20家國際級半導體公司,涵蓋了晶圓代工、IC設計、封裝測試…等多個領域,反而因疫情需求與產量大增,所以政府的財政數據其實不錯,蔡英文沾沾自喜,人民卻叫苦連天。

要直接影響民生,還是馬斯克曾經提出的「創造台灣成為一個特別經營管理樞紐帶」。(請參見本專欄《川普雲端支票 馬斯克落地兌現?》)

不過,當時他沒有政治身分,應該沒有深思熟慮,對台灣也未必深入瞭解。只要有機會重點對談,他應能快速掌握。

數位溝乘資本溝 惡化財務利潤分配

在馬斯克當紅期,立刻對談,可望讓他有機會改善陸美2大爭議:「經貿競爭」與「軍事互信」。如果有成,也協助延長他的影響力期。

「陸美經貿競爭」解決方案,就是落實他「創造台灣成為一個特別經營管理樞紐帶」的構想,具體方法請參見本專欄《以金融新創、數位法幣、斡旋平台創造雙兩岸絞鏈》。

本專欄為何多次提示「螞蟻金服」的例子?

因為財富就是源於利潤所得,二戰之前幾乎所有財富都來自「生產利潤」,擁有生產設備者獨享利潤,造成貧富巨大階級,也是不斷戰爭的原因。

二戰後陸續出現「行銷利潤」「管理利潤」「財務利潤」,也因此創造出新興的中產階級。

1990年代後「財務利潤」的影響面,因為資訊網路科技的「數位溝」,擴大了「資本溝」效果。許多發達國家,本來已經由各種福利制度拉近了貧富差距,又再次被拉開。

「螞蟻金服」是個使中小企業與弱勢個人,有分享「財務利潤」的機會,但這和2004-2006年間,美國「房地產次貸」市場暴起,是給低收入者,獲得房貸資金的機會,再因「屋價上揚」而分配「財務利潤」的「假設」是一樣的。

數位配套與AI監管 實現新創事業

人性使得許多好的出發點,到達壞結果,次貸導致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許多金融機構和銀行陷入困境,最終引發了全球經濟衰退。

後來檢討次貸危機本質是「高槓桿+監管缺失+道德風險」共同作用的結果,這3項都與「人性」密切連結,如果繼續純靠人力處理,弊端一定重複發生。只有靠本專欄建議的「數位配套」,或有可能實現「AI 監管」而減少人爲過失。

「數位配套」對川普,可能他根本懶得去想,只要給他成果就好了。但對馬斯克,可能一點就通,甚至舉一反三。

這種創新構想,若突然在大體量國家實施,不論大陸或美國,都具備相當風險性,最好就是由大陸和美國,共同來台灣開設川普已認可的「合資公司」,調整好最佳商業模式與「AI 監管」程序,逐步擴及陸美與全球。這個業務無疑會使人民有感,尤其會使川普一再強調的低層人民受益有感。

川普開心,則馬斯克開心;美國開心,大陸鬆了一口氣、也會開心。最重要的是實現各國低層人民也能夠分享財務利潤,縮小貧富差距,促成人性底層善良面的心靈成長。而台灣,是最大的貢獻者。

台灣作為「雙兩岸樞紐」不限於「螞蟻金服」或「抖音」。馬斯克的創意遠超過本文作者,他說不定有更多、更好的點子。

唯,馬斯克所看到與肯定「台灣的條件」是不變的!

反而是台灣自己,是否能夠看到與肯定「台灣的條件」?有眼光、智慧、度量、推己及人的信心?

賴清德和川普比一比 咦?唉!

賴清德一直強調要提升與美國關係,至少要能與川普重點相容。

川普并非一般定義的「善類」,喊了一堆不符科學的口號,OK,那是選舉。他仍然沒有拋棄「治理」,要對多數人民有所建設改善的目標。

川普靠鼓吹民族主義取得政權,但與其他靠民族主義奪權的政客不同。譬如,希特勒完全用他的信徒,更不可能用猶太人。但川普用了思想與他多處不同,且是第一代移民的馬斯克。因為他腦袋還清楚,他可以用宗教贏得信徒,但他宣示的目標,必須由馬斯克走另一條務實的道路去達成。

川普正在做的幾件事:不讓人民涉入戰爭、削減政府預算、倡議「陸美合資」…。

一比較,賴清德正閉眼拼命與川普背道而馳!唉,算了!

第二路外交行動 群龍待首

川普、馬斯克均非傳統人物,非傳統者可策、可橫。

賴清德用意識型態固執、毫無外交經驗、卻具備高度「外語發音特色」的人去負責外交。在一切以政黨利益掛帥之下,即使有心為國出力的第一路外交人員,也可能很難使力。

台灣必須盡速展開第二路外交行動,取得與馬斯克對話機會。先策馬、再橫川!

川普授權很大,但喊” You're fired!” 也很快。

國內民間力量沒有等待被動挨打,已共同提出「政策鬆綁」的呼籲,唯群龍無首,有待整合。

我們期待能夠策馬橫川的騎士,勇於出列。

----

參考連結

勝選6策:【53237 選民結構】之候選人應用

https://txwu.neocities.org/RwdBlackPool/Voters/ApforCandidates


雄哥小唱》策「馬」橫「川」,台灣騎士何在?

吳統雄,臺灣民調創始人。世新大學資管系創系主任,曾任教於台清交與美國喬治亞理工等,是喬治亞理工Adoption Modeling 研究團隊首席。歷任聯合報系資訊中心副主任、神通機構高階主管、日商科技公司總經理,因創辦電腦統計民意調查而獲得國家金鼎獎。他是第一代民歌手,擔任過廣電主持人,發表過唱片,是資深公共評論人。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