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珀感懷隨筆》拋棄意識形態 與鄰為善 帶給我快意人生
帶著善意行走天下,四海皆兄弟。2009年陝西醫學院的朋友帶來秦陵驛馬銅雕,燃起我再去西安體驗十三朝古都的精彩。
作者/王惠珀
《漫談格局》
美國透過智庫散播陰謀論,對外顛覆,對內仇中。韓國總統仇恨掛帥,宣布戒嚴惹禍。台灣總統用更大的民主(為所欲為)製造更大的仇恨。對照之下,中國有十四億人要被解救,建設、脫貧、均富、維穩…,讓它打脫牙和血吞七十年,難道不值得被肯定?
果不其然,中國一開放(免簽證),數以千萬計的西方遊客蜂擁而至,驚呼自己被陰謀論(新疆滅族…)騙了一輩子。
看著荒謬世局,我會說The hell with politics (去他的政治)。我從未被認知作戰愚弄過,打從鄧小平帶著這句「黑貓白貓,只要會抓老鼠就是好貓」走入美國時,我就相信中國崛起是遲早的事。
《鄧小平旋風》
1972年季辛吉帶著尼克森總統敲開了鐵幕,1978年卡特總統時代,中、美建交。自此,美國人享受著世界工廠的物資,中國科學家則努力學習先進科技,你儂我儂共創雙贏。帶領中國改革開放的鄧小平,則九度榮登《時代雜誌》封面。
鄧小平九度登上時代雜誌封面,兩度(1978 &1985)被選為「年度風雲人物」。
筆者夫婦在密西根大學結識第一批中國學人,他們陸續成為美國科技界的中流砥柱。本世紀初開始被懷疑、監視、驅趕,海歸成為中國的中流砥柱。我開始相信,一心追求人民福祉的領導人所領導的黨是好黨,管它是甚麼主義。
《兩岸交流》
2006年,海峽兩岸藥學研討會在南京藥科大學舉行。會後去安徽黃山時還沒有纜車,四位南京的同學前拉後推,一路護我上了山頂。晚宴時我致謝:「南京有8%的人姓王,我婆婆也是。她小時候跟著建築師的父親搬到上海,才會嫁給在上海的台灣人。不幸的是,戰後隨夫回台,過著沒有娘家的日子,直到1990年才在南京找到親哥哥。」陪行的藥學院長夫人聽到痛哭流涕,真情流露。
2006年兩岸藥學交流後,遊歷黃山、宏村及西遞,留下溫馨的回憶。
我父1937年避戰,跑到安徽蕪湖,抗戰八年這敵人(日籍台人)受到在地人周立山牧師的保護,所以從黃山回來時,我跟父親稟報去了蕪湖。九十歲老父急切問道去看牧師了嗎?我說:「有,有,他託我帶這板鴨給您!」忠孝東路買的南京板鴨,善意的謊言,讓老父帶著溫馨的記憶,走到生命的盡頭。
父親晚年,由福州姑娘惠英居家照護。她很自在,為我打點一切,讓我安心上班,說我們是一家人。老父往生後,惠英發動福州親友招待我兄妹自駕遊,從閩北到安徽的溯源之旅,留下溫馨兩岸情。
一趟溯源之旅,我兄妹在武夷山五夫鎮朱子巷內喜逢「植槐世第」王氏家祠,與宋儒朱熹的「興賢學院」相比鄰,攜手走過900年。
2006年,我與台大陳青周教授受邀,跟著王民寧文教基金會馬以南執行長到廣州、上海及北京,參加「海峽兩岸醫院藥學研討會」。上海的會場擠滿了六、七百位聽眾,他們說:「上海2300萬人,醫院幾百家,我們還得限制人數呢!」熱情溢於言表。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則高掛著孫中山先生的遺像。中國在各種建設中不忘提及承襲孫文的【建國方略】,他們實打實,相信只要會抓老鼠就是好貓。
2006年參加海峽兩岸醫院藥學研討會,受邀演講。在天安門廣場孫中山先生遺像前留影。
2009年與藥界到西安交流,在陝西醫學院我提及「赤腳醫生」的故事,1950年代百萬醫藥人下鄉為貧下中農落實公共衛生,令人敬佩。這善意讓他們嚇了一跳,生活優渥的台灣同胞竟然知道我們走過的苦日子。晚宴時,一群年輕人上台唱「外婆的澎湖灣」,我忍不住跳上去陪唱,疏離五十年的兩岸情破了冰。西安的朋友回訪時,千里迢迢帶來一座秦朝驛馬車銅雕,燃起我再去體驗十三朝古都的精彩。
2018年,世界朱子聯合會會長朱茂男先生邀我參加「朱子之歌兩岸同聲」,重走朱子之路。對岸的朋友有緣在福州大劇院欣賞名揚國際的「泰雅之聲」,朱家宗親則以「外婆的澎湖灣」傳頌兩岸情。
「朱子之歌兩岸同聲」,一趟閩北的朱子之路,重塑兩岸文化情。
同年,我率領台灣藥師合唱團去浙江溫州大學,參加郭孟雍老師主持的兩岸合唱大賽。賽後参觀「醫學人文舘」時,藥師問:「赤腳怎麼當醫生?」導覽的醫學生答不出來,我說:「小哥,那是你爺奶那一代人的故事啦,我來幫你解釋...。」「團長,妳怎麼對大陸瞭如指掌?」我說:「遠親不如近鄰,溫州離台北只有340公里。」也去了李叔同(弘一大師)紀念館,記憶、知音令人開懷,我們一路閃歌回台北。
2018年溫州行去了雁蕩山,回味《瑯琊榜》與《神鵰俠侶》,還去了李叔同紀念館,一路閃歌《送別》、《憶兒時》、《春遊》…。
《好景不常》
千禧年以降,民主變了調,治國為選舉,這招「如果有錯,都是中國的錯」永遠管用。老百姓就在「中國高鐵的座椅沒有靠背」的鬼話中抗中保台,搞到「與人為善」的元素沒了,代之以「仇恨動員」。
這單極(唯我獨尊)與多極(與人為善)政治,看著就像井蛙與飛鳥在對牛彈琴。井蛙唱的是「不知有晴天(The frog does not know it is wet.)」,飛鳥歌的是「天涯任我翔,四海皆兄弟」。
我是飛鳥,帶著善意行走對岸,故國山河及民情給我的回饋,是歷史滿行囊帶來的快意人生。我開始相信制度比立場可靠,會抓老鼠的貓才是好貓。
吃瓜群眾真該想想,謊言是政客的生存之道,白駒過隙,值得為謊言虛擲生命嗎?

王惠珀,台灣桃園人,台大藥學院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藥學博士。曾任台大醫學院藥學院(系)教授及系主任、長庚大學醫學院天然藥物研究所創所所長、台北醫學大學藥學院長、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等職。專長涵蓋新藥設計開發及藥事管理。
其新藥研究曾獲十五國四十一項發明專利,及獲頒經濟部「國家發明獎」等多項發明與研究貢獻獎,並列名當代名人錄及國際年度專業人士。
王惠珀在藥政管理上致力於以智財權管理藥品之學名藥立法、推動優良藥品製造規範等,以及促成健保藥價「三同政策」。此外並曾開啟專業橋接庶民的「全民用藥教育」計畫、「人民的眼睛」計畫,蓄積藥師參與社區公共衛生及長期照護的能量,獲得行政院「參與及建立制度獎」、藥師典範獎。
其在《優傳媒》所撰專欄,榮獲第20屆卓越《新聞評論獎》。
- 記者:優傳媒新聞網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