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防災永續農村 114年農村水保月正式啟動
記者扶小萍/南投報導

水保月啟動大合照。(農村水保署提供)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為推廣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增進民眾自主防災相關知識,將每年5月訂定為農村水保月,希望透過輕鬆有趣的系列活動,引導國人玩農村、學水保、懂防災。今年農村水保月啟動記者會以「韌性防災、永續農村」為主題,帶動民眾一同加入守護大地的行列。
農村水保月啟動記者會,宣布農村水保月正式開跑。次長黃昭欽表示,台灣位在地震帶上,每逢颱風豪雨、地震等天災,易造成山坡地不穩定,自112年8月1日農業部改制成立農村水保署,以實踐農村發展、加強水土保持與防災,打造韌性農村的使命。做好水土保持就是做好農村發展及環境永續的地基,提醒國人要在防汛期前做好各項防災準備,中央也會與地方政府通力合作,為民眾打造安心生活的環境。
農村水保署宣告農村水保月五月一日起啟動。(農村水保署提供)
署長李鎮洋說明,在全球氣候變遷加劇環境下,邀請民眾共同關注農村水保議題,以寓教於樂的方式來認識農村發展並建立永續水保的觀念,未來將運用新技術,更有效地監測水土資源,制定更適當防災措施,提高抗災能力,期以韌性農村、永續水保的目標前進。
黃次長頒獎表揚資深防災專員。(農村水保署提供)
水保署組長蔡秀婉介紹今年不僅舉辦水保與防災教育,更融入農村特色,分別於北、中、南、東各區舉辦超過40場多元推廣活動。
記者會中頒發資深貢獻獎予21位服務滿10年以上土石流防災專員,表彰其無私的貢獻,守護家園的精神,並授予代表自主防災任務旗幟,期勉防災專員能同心協力,堅定防災的信念,保護自己所熱愛的家園。
李署長指出,目前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警戒的發布,主要是依據各地的降雨量,於颱風豪雨期間,農業部視各地降雨情形適時發布黃、紅色警戒,供地方政府做為疏散撤離參考,各地防災專員也會利用簡易型雨量筒進行自主雨量觀測,有效掌握當地降雨情形,將觀測結果回報農村水保署,使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警戒發布更加精準。
去年今年的花蓮、嘉義地震,山區土石鬆動,水保署針對震度5強以上地區調降土石流警戒基準值100~150mm,並檢視在建工程及重要治山防災構造物,持續以衛星影像判釋震後新生崩塌地,找出災害高風險地區及早因應,避免二次災害。依據921大地震的經驗,強震後的10年內將為大規模土砂災害的高峰期,請民眾務必加強警戒意識嚴防坡地災害,隨時做好防災整備,颱風豪雨期間非必要請勿進入山區。
李署長說明,防災是條沒有掌聲、無法量化績效的道路。5月1日開始即為防汛期,在災害來臨前超前部署,一同守護家園。相關系列資訊可透過永續水土保育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RDSWC)查詢。
更多新聞推薦
● 節能電器減徵貨物稅2000元措施 延長至116年底- 記者:記者扶小萍/南投報導
- 更多政府消息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