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強震頻仍台灣耐震宅難產?營建成本高漲成阻礙

全球強震頻仍台灣耐震宅難產?營建成本高漲成阻礙

文/住展雜誌



近期全球大地震頻傳,像是緬甸芮氏規模8.2強震、太平洋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的規模6.9地震。日本Weathernews最近報導指出,去(2024)年全球共有100個規模6以上地震,其中在今年3月下旬,甚至短短時間內一口氣發生10次地震,顯示全球強震發生頻率,有越來越高的趨勢。



不過,全向科技房產中心創辦人劉永昌觀察到,即便大地震越來越多,但台灣近年受缺工、缺料、營建成本高漲影響,不僅難以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耐震產品,甚至都更和危老重建也面臨困境。



以台灣傳統「剛性抗震」工法來說,是利用增加鋼筋、水泥磅數來拉升建物耐震性能,而目前市場常見的建築結構,在雙北符合法規最低耐震性能要求0.24G的營建成本,RC結構約28萬元/坪、SRC結構約32-33萬元/坪、SC結構約34-35萬元/坪,現在就算建商願意下血本,即便只到耐震0.3G,SC結構每坪還要再增加10萬元、SRC增加7.5萬元、RC則增加5萬元,成本將進一步拉升2-3成。



如果再將耐震拉高至0.4G最頂級安全、媲美核電廠耐震等級標準的,每坪營建成本更將進一步大增10-20萬元,等於蓋一坪共要40-50萬元,甚至更高,也導致目前高強度的耐震宅在市場中極為稀缺。



全球強震頻仍台灣耐震宅難產?營建成本高漲成阻礙
「Alfa Safe柱中柱」可大幅提升建築耐震韌性。圖/建築安全履歷協會提供


借鏡日本!「半剛接耐震」技術有望解高營建成本困境



對於耐震和建造成本之間的平衡,其實日本早有應對經驗,也就是「柱中柱」與最新的「半剛接耐震」等相關技術工法,皆為日本過去及現在運用的技術工法。



其中,以「柱中柱」耐震工法來說,是日本前一代使用過的耐震技術,其概念是在結構設計完成後,再針對施作樓層進行耐震韌性強化提升的配置。由於建物是靠「強度」與「韌性」來抵抗地震,因此在同樣耐震強度設計下,韌性較強的自然抗震效果較佳;不過,使用「柱中柱」工法的建物抗耐震級數,仍會與原結構設計相同,對業者來說,大約需要增加10%-15%的營造成本,卻無法提升建物的耐震等級,是一大痛點,一旦遇到超過原始設計強度的強震,對住戶的保護力就會大大降低。



大幅強化耐震力!新型工法助台灣建築提升耐震



至於目前台灣市場引進的日本最新一代、最主流「半剛接耐震」產品,是目前建築「省成本、提高耐震性能」的高CP值解決方案。半剛接耐震產品透過旋轉彈簧的機械式結構機制,來達到消能減震效果,可以在地震來時,釋放部分應力集中處關鍵桿件的彎矩破壞力,達到提升1樓柱體的抗彎能力。



且可在「最省成本」下進行,如:RBone卸震鋼甲,每坪營建成本只要增加0.7 -2萬元,就可以大幅提高建物耐震力1.67倍,讓0.24G的柱體,擁有抗0.4G大地震而不倒、結構無受損的高耐震性,直接媲美或超越核電廠的耐震等級,更不須任何「維護成本」,且無論RC、SRC、SC等建築結構皆適用,就值得建商多加參考,若能廣泛應用,甚至可能解決目前營建成本高漲、都更推動牛步的困境。



延伸閱讀:
「Alfa Safe耐震工法」受肯定 三信商銀:未來將提供貸款優惠
發哥談好宅》顛覆你的認知 絕非一昧提升耐震係數就一定安全
泰國新建大樓倒塌敲響建築安全警鐘 耐震設計與施工品質不容忽視




全球強震頻仍台灣耐震宅難產?營建成本高漲成阻礙


《住展雜誌》創立於1985年,是全台第一家房產媒體
擁有最豐富且即時的預售屋、新成屋資訊
以上文章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官方網站:www.myhousing.com.tw
FB粉絲團:www.facebook.com/myhousingfan


住展雜誌 】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全球強震頻仍台灣耐震宅難產?營建成本高漲成阻礙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房產新聞
人氣房產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