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 AI & Blockchain》立法委員黃珊珊:台灣很努力要往前走,但法律沒辦法跟上科技的進步

「至少要把《人工智慧基本法》框架先定下來,但急起直追的應該包括使用者的權利跟義務規範,可能都要在基本法立法後跟上來,否則在大家廣泛使用,當出了真正問題時,還是會產生很多法律爭議。」立法委員黃珊珊在第八屆《Hit AI & Blockchain》人工智慧暨區塊鏈產業高峰會中表示。
隨著數位科技快速發展,虛擬資產與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正深刻改變全球金融版圖。黃珊珊指出,台灣雖積極推動數位轉型,但相關法規制度卻未能及時跟上科技進步的腳步,造成產業發展受限。
黃珊珊回憶,她在台北市政府擔任副市長期間,推動智慧城市建設,讓台北市成為區塊鏈的試驗基地。她強調,政府政策必須與業界同步前進,才能創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擔任立法委員後,她更將推動虛擬資產產業正規化列為重要任務之一。
「目前虛擬資產在民間遭受高度污名化,且民眾對其理解不足,導致許多詐騙案件發生,完全扭曲了正常的交易行為。」黃珊珊表示,為解決這個問題,政府必須儘速提出專法,並在草案階段廣納產業界、公會與專家的意見,確保法規既能規範市場,又不會扼殺創新。
談到人工智慧發展,黃珊珊指出,台灣發展「主權AI」的最大挑戰之一是繁體中文資料量的不足。由於大量的繁體中文資料受到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無法自由運用,導致大型語言模型(LLM)難以有效學習和訓練。
「我們與中國最大的不同在於,我們重視智慧財產權,但也不能讓這項優勢變成阻礙發展的絆腳石。」黃珊珊表示,政府應該檢視現行智慧財產權法規,在保障創作者權益的同時,也要確保繁體中文資料能夠被合理地用於人工智慧的訓練,讓台灣的AI技術不至於落後於國際。
她進一步舉例,美國曾發生律師使用ChatGPT生成法律文件,但因為引用錯誤而遭到法院懲處,這顯示AI雖然強大,卻仍然存在風險。台灣若要制定AI的基本法,應該將這些實際案例納入考量,建立明確的遊戲規則,確保技術應用的可靠性與合法性。
在金融監管方面,黃珊珊直言,目前金管會對虛擬資產的監管方式過於傳統,將虛擬資產歸類為「商品」,並交由證期局管理,但這樣的分類方式未能反映虛擬資產的真正屬性。
「現在的問題是怎麼納管才能促進產業發展,而不是讓業者無所適從。」黃珊珊建議,未來法規應該涵蓋虛擬資產交易的廣告規範、投資者保護,以及如何因應未來可能出現的金融科技創新。此外,政府也應該加強對民眾的金融教育,讓投資者了解市場運作,而不是盲目跟風或受到詐騙廣告的誤導。
黃珊珊建議,政府應投入足夠的專業人力進行監管,並與業界密切合作,制定符合實務需求的法規。她強調,台灣若要與國際接軌,不應過度限制產業發展,而是要建立完善的法規環境。
- 記者:Knowing新聞
- 更多科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