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復興之路驚現轉折 交給台積電是個好選擇嗎?
美國政府的政策正大力支持本土半導體產業,使外界對英特爾的未來增添信心。但這也讓市場產生疑問:在復甦勢頭浮現之際,英特爾真的該將關鍵製造業務交給台積電嗎?
英特爾近來業務表現有所回升,最新製程技術進展順利,旗下處理器產品評價也逐步提升。此外,美國政府的政策正大力支持本土半導體產業,使外界對英特爾的未來增添信心。但這也讓市場產生疑問:在復甦勢頭浮現之際,英特爾真的該將關鍵製造業務交給台積電嗎?
[caption id="attachment_146268" align="alignnone" width="1200"]
英特爾選擇將製造業務出售給台積電,恐怕會錯失半導體補貼政策紅利,削弱其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優勢。(示意圖/123RF)[/caption]
併購傳聞使英特爾股價飆升
基於《華爾街日報》報導指稱,台積電與博通(Broadcom)正在評估對英特爾的潛在收購計畫,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近日股價大漲近16%。消息指出,博通有意收購英特爾的晶片設計業務,而台積電則可能入股甚至全面掌控其晶圓代工廠。不過,目前尚無正式收購提案。
更多新聞:避開壟斷審查!傳台積電擬收購英特爾20%晶圓代工股份
最新18A製程技術迎來轉機
近年來,英特爾投入巨資擴展美國本土晶圓代工業務,儘管該部門2023年虧損高達130億美元,但隨著技術突破,英特爾似乎正逐步邁向反彈。
目前,主要用於Xeon 6伺服器晶片的英特爾3製程已進入量產階段;而最新的英特爾18A製程技術亦已開始向筆電廠商送樣。業界認為,18A製程將有助英特爾重奪「製程領先」的地位,與台積電N2競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英特爾的18A製程除了採用「全柵極(GAA)」技術,還引入了「晶背供電(Backside Power Delivery)」架構,可進一步提升能效與性能。
由於技術競爭力回升,英特爾的代工業務也開始吸引重量級客戶。微軟(Microsoft)與亞馬遜(Amazon)已委託英特爾生產部分客製化晶片,甚至包括AI加速器,顯示市場對其製造技術的信任正在回暖。
美國政府力挺本土晶片製造
美國政府對於本土半導體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強,也對英特爾構成有利條件。川普第一任政府曾積極推動製造業回流,拜登政府亦延續類似政策,並對AI晶片的本土生產提出更高要求,確保美國的技術與智慧財產權不外流。
而現在新川普政府也正在大力支持英特爾。若未來美國政府祭出進一步關稅或補貼措施,可能促使企業優先選擇美國本土供應鏈,進一步擴大英特爾的晶圓代工業務。然而,如果英特爾選擇將製造業務出售給台積電,恐怕會錯失這股政策紅利,削弱其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優勢。
新款處理器效能獲得市場肯定
此外,英特爾的最新處理器產品亦傳來好消息。根據PassMark初步測試,採用Arrow Lake架構的Core Ultra 9晶片,在CPU效能測試中領先超微半導體(AMD)Ryzen9約7%,並較前代i9-14900HX提升34%,單執行緒效能亦提高9%。
過去兩年,市場受AI發展熱潮影響,企業對GPU投入遠高於傳統CPU。但隨著CPU需求回升,英特爾有機會趁勢扭轉客戶端與伺服器市場的市占頹勢。
英特爾此刻「賣身」真明智?
英特爾過去四年的股價表現波動很大,2021年上漲6%、2022年大跌47%、2023年暴漲95%、2024年再度下跌60%。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這是一場充滿不確定性的挑戰。然而,目前英特爾股價約27美元,市盈率(P/E)僅22倍,與市場估值相當,顯示仍有投資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此時將製造業務讓渡給台積電,可能錯失未來成長機會。不僅代工業務的復甦紅利難以實現,甚至可能導致CPU市場的潛在反彈也未能充分受益。面對市場競爭與政策機遇,英特爾下一步如何決策,將牽動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格局。
參考資料:trefis
※探索職場,透視薪資行情,請參考【科技類-職缺百科】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舞台!
這篇文章 英特爾復興之路驚現轉折 交給台積電是個好選擇嗎? 最早出現於 科技島-掌握科技新聞、科技職場最新資訊。
- 記者:李佩璇
- 更多科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