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壯年運動會的地緣政治學 看見立陶宛 愛沙尼亞籃球隊的前蘇聯風格


不論是花甲還是古稀,這些白人老大爺、大娘都很喜歡台灣的善良環境。 (潘安彥攝影)
【互傳媒/記者 魏冠中/台北 報導】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已經接近尾聲,這次賽事的兩大特點為,強調終身運動觀念,以及運動員的健康管理責任,所以參賽的國家隊伍都不是強調政治符號(國號)的運動員,而我國第一次舉辦世壯運也讓更多遠道而來的國家友人認識台灣之美,雙北之好,和北台灣各縣市的城市生活便捷安全的特色,不虧舉世無雙的世界最宜居城市美名。
警察背景出身的新北市長侯友宜,和法學背景出身的台北市長蔣萬安,都具有博士學位,但這兩人都並非真正的運動管理專家,所以經營世界壯年運動會的籌備承辦也難免出現很多不孚專業期待的瑕疵,但這兩個政治門外漢還是擁有經驗豐富的行政團隊,以及超級豐沃的運動城市土壤,所以在接待上百國家的上萬中壯年和老年運動員方面,在安全、舒適、便利、生活機能與醫療服務保障方面都拿出世界一流的服務能力。
在激烈的60歲、65歲、70歲、75歲等各組銀髮族高齡運動員籃球賽方面,其實每天都有運動員跌倒、受傷、疲憊的意外發生,但是在現場祖孫三代球迷熱情掌聲支持下,各國老球員都精神亢奮,每天都是神采奕奕重返球場,繼續和不同國家的高手切磋球技、團隊合作能力,和分享比賽完畢的暢快感覺。也許是由於外交部、教育部在國際宣傳方面沒有找到施力點,所以很多籃球強國都沒有報名參賽60歲以上的高齡籃球賽,以致於60歲、65歲、70歲、75歲等組的冠軍,包括3X3和5人制球賽都幾乎被我國的真正高齡高手們囊括一空。
然而,遠道從歐洲來訪的立陶宛、愛沙尼亞,以及亞洲近鄰日本、蒙古也都非弱者,加上擁有最大團隊的澳洲(總共50人以上),也涵蓋好幾組賽事人馬(包括60、65、70、75歲),而且每組都還分成AB兩隊,據澳洲球員介紹,他們最高齡球員也有77歲,絕大多數來自墨爾本(1956年奧運城市),這些花甲老翁和古稀運動員也都是身懷絕技,具有很強競爭力。
很令人意外的是,德國應該是最近50年歐洲最強運動大國,卻沒有50歲以上老翁組隊來台灣參加籃球賽,顯示中華民國駐德國代表表現差勁,和世界籃球第一大國美國一樣都缺席世壯運籃球賽,顯示我國觀光旅遊、教育體育、外交事務等部會都沒有在行銷臺灣的工作上盡到基本責任。
值得關注的是,遠自北歐飛來臺灣的波羅地海三小國立陶宛、愛沙尼亞都是舉世第一的反共國家,參賽運動員雖然都能略識英語,但這些古稀運動員在33年前還都是蘇聯帝國的臣民,所以他們在50年前受教育時的共同語文就是俄語,在1980年代蘇聯男籃代表隊的主力都是高大的立陶宛好手。這就像是本屆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的主席布卡(前蘇聯世界撐竿跳高冠軍與紀錄保持人),他在蘇聯解體後就回復烏克蘭人的身分。
在本屆賽事的籃球賽方面,蒙古派出大量男女優秀運動員參賽,從30歲美女到65歲老頭子都能組隊參賽,同樣的蒙古國60歲以上運動員也都精通俄語,他們小時候都被迫學習俄文,直到蘇聯解體,共產黨瓦解消失,外蒙古才逐漸找回自己千年文化,重新認同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子孫。

澳洲和立陶宛的對決,打出太平洋和波羅地海風格的差異,但70歲的老翁們依然強悍。 (潘安彥攝影)
- 記者:互傳媒/ 記者 魏冠中
- 更多體育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