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族復興、祖國統一攜手打拼—兩岸愛國人士共議反「獨」促統事業

「青年強則國家強,兩岸青年朋友應當攜起手來,腳踏實地、深入交流,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國民黨前主席、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說。


日前在廣東舉辦的第四屆「攜手圓夢——兩岸同胞交流研討活動」上,來自兩岸有關方面、黨派團體負責人和代表,專家學者及臺胞臺青代表共聚一堂,共敘偉大民族精神,共話民族復興夢想,共商祖國統一大業。


回顧歷史:構築兩岸共同精神家園


在廣州期間,參加活動的兩岸人士來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前,憑弔英靈。新黨主席吳成典說,先賢先烈為民族犧牲奉獻的偉大精神值得兩岸青年共同弘揚,期待兩岸同胞牢記「黃花崗精神」,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


「黃埔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愛國是最重要的內核。」兩岸統合學會執行長鄭旗生說。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認為,自古以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推進民族崛起,抵禦外部侵略。兩岸同屬中華民族,兩岸中國人應一起努力打拼,讓中華民族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臺灣資深媒體人黃智賢說,兩岸一家親,中華文化精神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


中國人民大學中法學院經濟學系主任、臺灣教師林承鐸表示,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前,感受到先賢先烈在民族危亡之際矢志振興中華的不朽精神。「希望這樣的精神在今天能繼續激勵當代臺灣青年不斷前進,投身反對『台獨』、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民族大業。」


共話發展:臺灣青年應把握時代機遇


在珠海,新中華兒女學會創會理事長王炳忠第一次看到「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他說:「希望未來能有一座橋跨越臺灣海峽,讓兩岸在空間上距離更近,在心靈上聯結得更緊。」


「港珠澳大橋這個世界奇跡,是我們中國人做出來的。」站在大橋旁,臺灣青年徐銘鴻連用了幾個「哇塞」表達驚歎之情。


在珠海太空中心,來訪的臺灣青年參觀了各式航模。「我真切感受到大陸航空航太事業取得的發展成果,身為中國人,我非常自豪。」臺灣青年李弘昆說。他期待兩岸早日統一,更緊密地合作,共用機遇,讓中國實現更大更好的發展。


「臺灣青年渴望發展、進步,渴望與大陸同胞交流合作。兩岸青年應互學共進,共同面對挑戰,攜手成長,為祖國的繁榮富強添磚加瓦,為民族偉大復興奉獻青春力量。」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臺生部部長林彥辰認為,兩岸統一是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也是臺青發展的堅實保障。


臺灣中華生產黨創黨主席、中華新住民交流協會會長盧月香說,兩岸關係發展離不開民間力量推動,希望臺灣青年積極參與兩岸交流活動,為兩岸關係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共商統一:兩岸同胞要盡最大努力


兩岸愛國人士、專家學者認為,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誰都無法阻擋祖國必然統一的歷史進程。


臺灣資深媒體人郭冠英認為,比起兩岸14億人民要和平、盼統一的民意,「台獨」勢力不過是一小股逆流。


浙江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李濤表示,兩岸中國人都傳承中華文化,在堅決反對「台獨」的同時,應攜手共創民族復興,續寫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華東師範大學亞洲馬克思主義傳播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臺灣教師林哲元說,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一起經歷了風風雨雨,在共同反抗壓迫和侵略的鬥爭中,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文化和歷史聯繫。兩岸青年應共同擔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干涉,保衛家園,保衛和平,保衛青年的未來。(新華社記者霍加冕、洪澤華)



最新大陸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