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在背台詞...導演曝施名帥對表演有潔癖

[周刊王CTWANT] 公視台語台為培育專業台語戲劇人才,開辦「台語台表演班」。台長呂東熹坦言,台語演員存在斷層,希望能藉此計畫培養優秀青年演員。今年上半年,台北班從兩百多名報名者中甄選出12位學員,目前已正式開課。
表演班首堂課邀請到《聽海湧》導演孫介珩與語言指導林良儒,孫介珩導演強調,孫介珩導演指出:「語言能力其實就是表演能力的一部分。聲音、語氣、語調,都是觀眾理解角色情緒的線索。」拍攝現場需要不斷做出選擇與判斷,他分享:「語言錯了可以補錄,但夕陽錯過就沒有。」提醒演員要學會信任劇組與自己的準備,也要在有限時間中找到詮釋角色的情緒重心。

導演也以三位主演黃冠智、吳翰林、朱宥丞為例,他們在開拍前赴日本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訓練,期間僅能使用台語與日語溝通,「比較難得的是他們真的堅持執行,沒有人把它當玩笑。」語言能力提升,也更貼近劇中角色。施名帥在《聽海湧》中飾演廈門領事,為此角色練習廈門話混泉州腔,在拍攝現場只要覺得有一兩個字的聲音不夠對味,就會主動喊「導演我可不可以再來一次?」他展現近乎潔癖的表演精神,讓角色語言成為角色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個「被背下來」的任務。
語言指導林良儒老師則提醒學員,台語表演不應只著重咬字,更要注重「講台語的樣子」,因為語調和語境常會洩漏角色。他強調,語言不是演戲的附屬品,而是聲音裡的表演,是角色情緒與生活習慣的一部分,能「說得像是你真的會說的」比一字不差更重要。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娛樂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