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月電價6月起上路 家庭平均電費恐破千

氣溫逐漸上升,今(2025)年夏月電價將如期自6月1日上路,全國約1,500萬戶住宅與小商店,將實施為期4個月的夏月電價。依去(2024)年用電數據試算,家庭平均月用電達428度,電費將突破千元,比非夏月平均增加近500元,漲幅約8成。
而高壓與特高壓用電大戶,將提前於5月16日進入夏月電價期,時間延長至10月15日,適用對象包括科學園區、百貨公司、旅館等約2.6萬戶,目的是更有效的引導高用電產業進行節能管理,減緩電網負荷。
台電表示,家庭用戶夏季月電費平均為1,079元,較非夏季的601元多出478元,其中7成漲幅源自冷氣等用電量提高,僅3成來自電價調整。夏月電價並非全面上揚,而是反映季節性供電成本差異的機制,全年平均電價水準並未上升。
針對產業界呼籲延後或取消夏月電價政策,經濟部回應,相關政策已於2022年通過審議,自2023年起正式施行,今年為第3年。夏月電價具用電調節作用,並搭配費率平衡計算,政策基礎穩健,無延後規畫。
以高科技產業常採用的「三段式時間電價」為例,夏季尖峰時段電價每度來到8.69元,相較非夏月的5.03元高出72%;半尖峰與離峰時段則分別為5.38元與2.4元。台電強調,企業可彈性選擇時段型費率或批次生產電價,協助分散用電時間,減輕負擔。
目前台灣用電結構中,高壓與特高壓用戶占比為6成。台電指出,此類用戶電價已經較高,且可透過生產排程優化降低成本;如台積電等連續生產型企業,電價對營收占比仍屬可控範圍。至於家庭用戶,建議採取節能措施,比如調高冷氣溫度、縮短尖峰時段用電等,不僅可降低電費負擔,也有助於緩解全國電網壓力,提升供電的穩定性。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 記者:卡優新聞
- 更多消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