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理財破130億元 前3大銀行排名重整

機器人理財破130億元 前3大銀行排名重整

在AI投資熱潮與政策鬆綁推動下,機器人理財業務不斷擴大。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截至今(2025)年第1季,全台已有17家業者開辦機器人理財服務,累積資產規模達新台幣131.11億元,較去(2024)年同期上揚49.72%;累計客戶數也突破21.6萬人,年增15.22%,呈現資產與客戶雙雙成長態勢。

從資產規模來看,機器人理財業務在今年第1季單季即新增19億元,季增幅17.03%;客戶數則增加5,889人。若依此速度推算,2025年全年資產管理規模有機會超越200億元,正式站上「2」字頭,成為投資市場的重要生力軍。

目前開辦此業務的17家金融機構中,包含9家銀行、4家投信及4家投顧公司,顯示此項業務已遍及不同金融領域。其中以銀行業者市占率最高,累積資產規模排名前3分別為國泰世華25.27億元、市占率為19.27%;華南銀行19.3億元、市場占比14.72%;第一銀行19億元、市占達到14.49%。華南銀今年首度進榜即衝上亞軍,取代原本居次的第一銀行,市場版圖重新洗牌。

在投信業者方面,以復華投信表現最亮眼,資產規模有2.91億元、市占為2.23%,居同業之冠;野村投信與群益投信分別以2.44億元及0.24億元緊追在後。投顧業中,阿爾發投顧以12.73億元、市占9.71%穩居冠軍,也成為所有業者中的第4名;富蘭克林投顧與鉅亨投顧分別名列亞軍、季軍。

「機器人理財」指透過演算法與AI技術,向客戶提供自動化的投資建議與資產配置方案。自金管會於2017年開放機器人理財以來,業務發展逐年遞增,並在2021年與2024年兩度放寬「自動再平衡」規範,提升業務彈性與客戶操作效率。

為強化監理品質,保障投資人權益,金管會已將原屬自律規範的「機器人理財監理原則」納入「證券投資顧問事業管理規則」,於去年10月正式發布修正條文,強化法規依據與管理框架。

原文出處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