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國被迫加入價格戰 提升銷售額和利潤

因為第1季業績大幅下滑,原本表明無意加入價格戰的星巴克中國,近日相繼推出優惠券變相降價,宣稱此舉能夠「優化銷售額和利潤」。陸媒形容,當前中國咖啡價格戰「沒人能倖免於難」。

綜合Tech星球、海峽網等陸媒報導,「星巴克也急了」這兩天迅速竄升至微博熱搜榜前十名,閱讀量迄今突破8000萬,引發中國網友熱議。

進入中國市場25年,星巴克第一次對外展露出它的焦慮。

星巴克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靜瑛此前曾明確表態,對咖啡市場價格戰「不感興趣」,「無意參與價格戰」。但中國本土品牌瑞幸、庫迪掀起的人民幣9.9元(約新台幣44元)價格戰,沒人能倖免於難。

報導說,星巴克公開強調不參戰,但被迫應戰的動作一點沒少跟進。首先是價格,過去星巴克顧客單價平均在30元左右,但現在,各種「滿60元減10元」、「55.9元三大杯」、「45.9元雙大杯」優惠券相繼推出。使用優惠券後,一杯星巴克咖啡直接拉低到20元上下。

星巴克還推出多款人氣飲料,下午4時後,兩杯特價39.9元、三杯49.9元,直接降到20元以下。

在天貓的星巴克官方旗艦店,一次買5杯大杯咖啡券,單杯到手價只要21.6元。

對於變相降價,王靜瑛解釋稱,客單價降低的主要原因在於,星巴克中國為提升消費者購買頻次而推出的個性化的優惠促銷活動,「這使我們能夠優化銷售額和利潤」。

除了優惠券常態化,星巴克還有兩個明顯的變化。一是星巴克開始強調「消費入座」,不消費會被店員禮貌勸離。最近因為不消費被勸離的吐槽貼文,已經在各個社交平台上爆發。

其次,星巴克門市被要求開門迎客,過去緊閉的大門現在都要求打開營業。星巴克員工透露,新規定大概從今年4月份開始實行。

「消費入座」引發網路惡評後,星巴克中國今天回應稱,沒有這樣的規定,歡迎所有人來星巴克,消息是「無中生有」。

星巴克月初發表今年第1季(第2財季)財報顯示,全球銷售額自2020年以來首次出現下滑,比去年同期下降4%,獲利大減15%。其中,第二大市場中國銷售額重挫11%,是主要元凶。

門市作為距離消費者最近的視窗,最能直觀感受到業績的下滑。

報導引述北京某商場星巴克門市負責人說,她所在的門市,業績最好的時候差不多是在2016年,週六日最高營業額一天可以達到6萬元左右。但是現在,週六日客流高峰時,一天營業額也就在2至3萬元左右,直接腰斬。平日銷量更低,日營業額差不多在1萬元左右。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星巴克過去之所以不參與價格戰,主要是出於對品牌價值的維護。降價可能會削弱品牌的高端形象,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然而,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瑞幸、庫迪等品牌的低價策略已經對星巴克造成了不小的衝擊。為了留住消費者,星巴克不得不作出妥協,透過降價來應對市場競爭。

中國經濟衰退引發消費降級。星巴克此前長期獨占中國「咖啡一哥」的地位,今年已被瑞幸咖啡超越,主因之一就是低價策略。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