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前5月實際使用外資年減28.2% 學者警示

中國今年1至5月實際使用外資年減28.2%,降幅較1至4月的27%再擴大。學者指出,中國吸引外資的傳統優勢在弱化,但是吸引外資對於中國減緩產業外移壓力和提升生產效率依然重要。

中國商務部21日晚間發布,2024年1至5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人民幣4125.1億元(約新台幣1兆8150億元),年減28.2%。

從行業看,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1171.1億元,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比重為28.4%,較去年同期提高2.8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504.1億元,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的12.2%,較去年同期提高2.7個百分點。智慧消費設備製造業、專業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332.9%、103.1%。

從來源地看,德國、新加坡實際對中投資分別成長24.2%、16.2%(含通過自由港投資數據)。

近年來中國的實際使用外資不斷下降,2023年的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年減8.0%。

北京日報今天刊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毛振華文章,談中國的外資引進問題。他說,中國吸引外資的傳統優勢也在弱化,對於外資的吸引力可能下降。

相關原因除了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經濟成長放緩、政策變化等因素外,大國博弈下,多國都面臨「安全與發展的平衡」問題,尤其是跨國公司對於供應鏈的關注更加聚焦在安全和韌性上,而不再是效率和利潤。

文章指出,對企業而言,安全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議題,比如商業活動人員如果涉及到跨境數據的流通,就可能會涉及到安全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外資流動很難不受到地緣政治或大國博弈的擾動。

作者認為,中國依然需要外資,因為在大國博弈和逆全球化趨勢的背景下,繼續引進外資有助於減緩產業鏈特別是高端產業鏈外移的壓力。此外,中國亟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外資依然能夠帶來技術、管理以及商業模式等領域的外溢效應。

當前,美國已跌落成為中國第3大貿易夥伴,作者認為,「美國最終希望的是在關鍵產業鏈上與中國脫鉤」,但中國依然要和外資以及外企保持友好,「不要將企業的利益、產業的利益、經濟的利益與外交上的糾葛混為一談」,應加大引入外資的力度,鞏固「中國製造」的地位和優勢。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