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院:AI投資延續 全球經濟震盪中成長潛存4風險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今天表示,今年全球經濟不會比去年差,但是是在震盪中成長,潛存風險包含美國政策不確定性、地緣政治衝突升溫、中國經濟下行風險、極端氣候衝擊供應鏈;同時,就目前產業趨勢來看,AI投資仍會持續。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天舉辦「2025 Deloitte Future Talk鏈結創新驅動未來」高峰會,張建一出席並針對全球經濟與市場展望發表專題演講。
張建一表示,今年全球經濟存在4大風險,首先,美國政策不確定性,包含對貿易夥伴加徵關稅等政策的實施時程與強度,未來全球貿易摩擦將增多,或將成為常態。
第2,中國經濟下行風險,中國房地產投資持續萎縮,加上美國加徵關稅新政,恐抑制生產與投資意願,衝擊就業與民間消費。
第3,除俄烏、中東衝突,朝鮮半島與南海局勢亦存在不確定性,若緊張局勢升級,將影響全球重要貿易航道,嚴重衝擊製造業供應鏈運作。
張建一說明,第4,極端氣候發生頻率和強度續增,對全球基礎建設、農業和製造業造成損害,可能導致供應鏈關鍵節點與物流樞紐停工,重要產品供應短缺,企業恐需增加備援或尋找替代供應鏈,使生產成本增加。
不過,張建一認為,今年全球經濟不會比去年差,但是「是在震盪中成長」,經濟仍會成長,主要是因為全世界錢還是很多、80億人口仍要生活、科技還是要進步;同時,他指出,從目前趨勢來看,由於廠商競爭激烈,AI投資還是會持續,以避免因技術落後導致市場被對手搶走。
台灣方面,張建一分析,產業表現差異大,宛如「AI、BI(悲哀)」,但在內需支撐下,經濟展望也會相當不錯。他在簡報中提到,2025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將至少在3%以上。
談及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新政,張建一表示, 簡單來說,美國要讓國家變得更好,大家都要配合,川普要讓美國再次偉大,關稅是其工具,比較麻煩的是,川普這次加徵關稅標的包含ICT下游產品,比如筆電、手機等,很多都是中國製造,未來恐會漲價。
張建一認為,全球通膨雖然趨緩,但物價還是在上漲,以後消費者可能會覺得手機、筆電可用就好,不用換AI手機、AI筆電,從而妨礙到AI的B2C,即應用發展。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天舉辦「2025 Deloitte Future Talk鏈結創新驅動未來」高峰會,張建一出席並針對全球經濟與市場展望發表專題演講。
張建一表示,今年全球經濟存在4大風險,首先,美國政策不確定性,包含對貿易夥伴加徵關稅等政策的實施時程與強度,未來全球貿易摩擦將增多,或將成為常態。
第2,中國經濟下行風險,中國房地產投資持續萎縮,加上美國加徵關稅新政,恐抑制生產與投資意願,衝擊就業與民間消費。
第3,除俄烏、中東衝突,朝鮮半島與南海局勢亦存在不確定性,若緊張局勢升級,將影響全球重要貿易航道,嚴重衝擊製造業供應鏈運作。
張建一說明,第4,極端氣候發生頻率和強度續增,對全球基礎建設、農業和製造業造成損害,可能導致供應鏈關鍵節點與物流樞紐停工,重要產品供應短缺,企業恐需增加備援或尋找替代供應鏈,使生產成本增加。
不過,張建一認為,今年全球經濟不會比去年差,但是「是在震盪中成長」,經濟仍會成長,主要是因為全世界錢還是很多、80億人口仍要生活、科技還是要進步;同時,他指出,從目前趨勢來看,由於廠商競爭激烈,AI投資還是會持續,以避免因技術落後導致市場被對手搶走。
台灣方面,張建一分析,產業表現差異大,宛如「AI、BI(悲哀)」,但在內需支撐下,經濟展望也會相當不錯。他在簡報中提到,2025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將至少在3%以上。
談及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新政,張建一表示, 簡單來說,美國要讓國家變得更好,大家都要配合,川普要讓美國再次偉大,關稅是其工具,比較麻煩的是,川普這次加徵關稅標的包含ICT下游產品,比如筆電、手機等,很多都是中國製造,未來恐會漲價。
張建一認為,全球通膨雖然趨緩,但物價還是在上漲,以後消費者可能會覺得手機、筆電可用就好,不用換AI手機、AI筆電,從而妨礙到AI的B2C,即應用發展。
- 記者: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13日電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