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見企業家 美媒:打擊行動結束盼民企帶動成長

中國昨天舉辦民營企業座談會,美媒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在內的商界人士發出訊號:打擊行動已結束,現在需要民營部門來帶動經濟成長。

華爾街日報報導,習近平向一些主要科技企業家與首席執行官發出訊號,暗示需要民營部門來帶動經濟成長和實現科技自給自足。

4年多前,中國政府開始集中收緊對民營企業的監管,削弱了民眾的信心。

這次座談會最受人矚目的面孔是馬雲。馬雲坐在企業家代表的第一排,2020年10月馬雲發表一場激怒習近平的講話後,近年來基本上淡出了公眾視野,而他麾下多家公司也曾處於中國政府持續多年的對國內科技行業監管行動的風口浪尖。

馬雲2020年的談話不久後,習近平叫停阿里巴巴旗下金融服務關聯公司螞蟻集團規模逾340億美元的首次公開募股(IPO)。隨後,中國政府又對民營企業、特別是科技行業的企業採取了其他行動,監管機構批評這些企業無序擴張。

這一打擊行動令外界擔憂,政府的高壓手段抑制投資,並打消企業家冒險創辦新企業的積極性。據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報導,習近平去年5月曾詢問,「為什麼中國的獨角獸企業新增數量在減少」。獨角獸企業是指估值不低於10億美元的初創公司。

報導指出,從去年秋天以來,北京方面一直在釋放支持民營部門的訊號。

17日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召開之前,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加徵10%關稅。2018年末,在川普第一個任期的美中貿易戰期間,習近平曾會見中國企業家,表達對民營部門的支持並鼓舞信心。

北京諮詢公司Hutong Research的創始合夥人封楚誠表示,在新一輪貿易戰醞釀之際,習近平決定再次召集商界領袖,這是一個強烈的姿態。

封楚誠說,由於這些企業家中有許多人在美國擁有大量商業利益,中國政府也需要建立統一戰線,防止出現大規模資本外逃。

曾在瑞銀(UBS)擔任互聯網分析師的張疆提醒,這次會議未必代表中國政府準備放鬆對新興技術的嚴格控制,尤其是AI等具有戰略重要性的領域。

他說,更大的問題在於中國政府的積極態度轉變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報導還表示,17日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展示中國在哪些領域處在全球領先地位。與會者包含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的王傳福、電池巨頭寧德時代的曾毓群、來自智慧手機製造商小米的雷軍,與遊戲巨頭騰訊的馬化騰。

來自知名AI初創公司的高管也出席了會議,包括(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任正非也出席了會議。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