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家庭貨幣資產創新高 財富集中頂層貧富差距大
德國央行公布最新統計,德國家庭持有的貨幣資產首次突破9兆歐元大關,達到9.05兆歐元(約新台幣317兆元),創下歷史新高。不過,新增的財富主要集中在最富有的10%家庭,貧富差距擴大。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Destatis)資料進一步推算,德國約有4130萬戶家庭,平均每戶持有的貨幣資產約為21.9萬歐元(約新台幣770萬元);但實際財富分配高度不均。
德國央行25日發布報告指出,德國私人家庭持有的貨幣資產在2024年第4季增加1360億歐元(約新台幣4兆7600億元),總額達歷史新高。
股市和基金市場表現良好是德國家庭貨幣資產增加主因,帶來約570億歐元(約新台幣1兆9950億元)的收益,其中單是基金投資即貢獻了250億歐元(約新台幣8750億元)。
雖然德國家庭整體資產持續成長,但財富分配高度不均,資產成長並未普遍惠及所有家庭,央行報告顯示,新增的財富主要集中在最富有的10%家庭,一般家庭分到的比例則明顯偏低。
最頂層10%家庭靠著大量投資於股票與基金,受惠於市場上漲,資產快速累積;而財富較少的50%家庭則主要將資金存放於銀行存款或保險產品,報酬率偏低甚至呈現負成長。
央行近一步分析,不同資產階層的實質投資報酬差距明顯。資產愈多的家庭,因擁有更多高風險、高報酬的資本市場工具,獲得的實質收益也愈高;反之,偏好低風險存款的家庭,近年受惠有限。
整體經濟環境也影響資金流向,德國家庭在2024年下半年明顯將資金從長期高利率存款撤出,轉向流動性高的現金與活期存款,新增金額達650億歐元(約新台幣2兆2750億元)。
這也是自2021年中以來,德國家庭對現金和活期存款最大規模的資金轉移,反映出民眾對經濟前景的不安,同時也與歐洲央行(ECB)自2024年中開始降息有關,降低了定存的吸引力。
德國近年經濟成長疲弱,德國央行總裁內格爾(Joachim Nagel)受公共電視台每日新聞(Tagesschau)採訪時表示,2025年德國恐出現小幅衰退,若成真將是德國連續第3年GDP負成長。
此外,儘管德國家庭名目貨幣資產創新高,但扣除通膨因素後,實質購買力仍未回到2022年以前的水準。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Destatis)資料進一步推算,德國約有4130萬戶家庭,平均每戶持有的貨幣資產約為21.9萬歐元(約新台幣770萬元);但實際財富分配高度不均。
德國央行25日發布報告指出,德國私人家庭持有的貨幣資產在2024年第4季增加1360億歐元(約新台幣4兆7600億元),總額達歷史新高。
股市和基金市場表現良好是德國家庭貨幣資產增加主因,帶來約570億歐元(約新台幣1兆9950億元)的收益,其中單是基金投資即貢獻了250億歐元(約新台幣8750億元)。
雖然德國家庭整體資產持續成長,但財富分配高度不均,資產成長並未普遍惠及所有家庭,央行報告顯示,新增的財富主要集中在最富有的10%家庭,一般家庭分到的比例則明顯偏低。
最頂層10%家庭靠著大量投資於股票與基金,受惠於市場上漲,資產快速累積;而財富較少的50%家庭則主要將資金存放於銀行存款或保險產品,報酬率偏低甚至呈現負成長。
央行近一步分析,不同資產階層的實質投資報酬差距明顯。資產愈多的家庭,因擁有更多高風險、高報酬的資本市場工具,獲得的實質收益也愈高;反之,偏好低風險存款的家庭,近年受惠有限。
整體經濟環境也影響資金流向,德國家庭在2024年下半年明顯將資金從長期高利率存款撤出,轉向流動性高的現金與活期存款,新增金額達650億歐元(約新台幣2兆2750億元)。
這也是自2021年中以來,德國家庭對現金和活期存款最大規模的資金轉移,反映出民眾對經濟前景的不安,同時也與歐洲央行(ECB)自2024年中開始降息有關,降低了定存的吸引力。
德國近年經濟成長疲弱,德國央行總裁內格爾(Joachim Nagel)受公共電視台每日新聞(Tagesschau)採訪時表示,2025年德國恐出現小幅衰退,若成真將是德國連續第3年GDP負成長。
此外,儘管德國家庭名目貨幣資產創新高,但扣除通膨因素後,實質購買力仍未回到2022年以前的水準。
- 記者: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26日專電
- 更多財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