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提升供應鏈溝通效率 紡織所助業者因應趨勢

為協助中小企業創新升級以因應關稅變局,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與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宣布,開放50條人工智慧(AI)試製線給業者開發創新產品,紡織所AI數位布料實作班今天開課,教導業者運用AI技術,強化產業競爭力。

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開設的「AI數位布料實作訓練班」今天開課,培訓業者具備AI數位布料設計與生產模擬能力,以及訂單預測分析等應用,盼強化接單競爭力。

紡織所所長室協理黃博雄表示,面對全球品牌對急短單的高度需求,數位布料技術已成為紡織業者不可或缺的溝通工具。

他解釋,數位布料模擬能以高擬真視覺效果,展現布料的柔軟度、飄逸感與立體紋理,協助設計師遠端即時了解布料特性,大幅縮短傳統打樣與決策的流程。

黃博雄指出,疫情期間,國際品牌商逐漸習慣與供應商線上溝通,業者過去得帶大量的實體布樣出國拜訪品牌商,現在僅需透過數位布料影像,就能快速讓品牌設計師掌握質感與功能,「不僅加快流程速度,也符合當前企業追求低碳與減少浪費的永續目標。」

黃博雄說,「這就是創新擴散,不跟上就會輸」。他補充,相關技術都納入紡織所相關課程中,希望藉此培育業界人才應對趨勢。

從事紡織業近60年的世堡紡織董事長羅忠祐肯定紡織所開設AI相關課程。他指出,「觸感」是紡織業數位化過程中最難克服的技術門檻,布料的圖案、厚薄、重量都能解決,「唯獨觸感始終是最難的。」

羅忠祐解釋,觸感因人而異,因此很難標準化,如今有AI技術能克服,將是紡織數位化的一大進步。紡織所開發的技術能模擬布料的立體感與飄逸感,讓遠端買家也能準確評估布料特性,可大幅提升溝通效率。

隨著國際市場快速變化,羅忠祐坦言,台灣持續面臨東南亞及非洲等新興市場的競爭壓力,因此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他認為,紡織所作為政府支持的研發單位,有責任協助產業與時俱進,並結合AI,實現供應端與市場的無縫接軌。紡織業唯有持續創新,用心經營,才能在全球市場中站穩腳步。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