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毓仁對慕尼黑安全會議示警

許毓仁對慕尼黑安全會議示警
哈德遜智庫資深研究員許毓仁,對慕尼黑安全會議提出警示。(圖/許毓仁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甫從慕尼黑安全會議返回華府,強烈的感受世界似乎正在經歷一場巨變。前立法委員許毓仁(同時也是哈德遜智庫資深研究員)表示,過去幾十年來,基於規則 (Rules-based) 的國際秩序一直是維持全球穩定的基石,此體系以聯合國、北約、世貿組織和國際貿易協定等機構的支持為基礎。然而,在川普 2.0 時代,這個多邊體系正在瓦解,世界已經明顯背離了這些原則,大國競爭取代了多邊主義。

許毓仁指出,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中,美國副總統范斯的演講釋放出減少對全球安全承諾的訊號,認為歐洲最大的威脅來自內部,如言論自由的侵蝕、移民和政治不穩定等問題,而不是俄羅斯或中國等外部力量。隨後的中國外長王毅則倡導多邊主義,將中國描繪為穩定力量,並呼籲在全球衝突(特別是烏克蘭問題)上進行和平談判。王毅則用外交用語闡述安全問題,呼籲國際合作,同時抵制美國的壓力。


許毓仁對慕尼黑安全會議示警
俄烏戰爭是否能順利完成談判?全球關注。(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另一方面,盟友紛紛採取兩面策略,減少對美國安全保障的依賴,並探索其他聯盟。許毓仁表示,歐洲國家倡議國防自主權,川普 2.0 時代下北約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引發了歐盟內部關於戰略自主權的討論。法國和德國等國家主張獨立的歐洲防禦計劃,而東歐國家則擔心在俄羅斯的侵略面前遭到拋棄。日本、澳洲、印度和韓國正在加強超越傳統美國安全保護傘的區域合作,「四方安全對話」(QUAD,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和 AUKUS(澳洲、英國和美國)正在形成針對中國擴張主義的新的威懾架構,但對於美國的可靠性仍然存在疑問。

許毓仁分析,「小多邊」(mini-lateralism) 安全協定的興起,規模較小、基於利益的聯盟取代了傳統聯盟,反映了全球各國在美國不可預測性面前探詢路徑。

隨著俄烏戰爭走向疲憊期,烏克蘭如何回應美國態度的轉變?他表示,澤倫斯基主張建立統一的歐洲軍事力量,認為歐洲安全應該由內部管理,而不是主要依賴外部盟友。澤倫斯基也擔憂川普和普丁私下談判。澤倫斯基曾強調,任何有關烏克蘭的決定都必須有烏克蘭的代表參與,也對美國官員最近的言論表示不安,這些言論暗示美國政策可能改變。澤倫斯基敦促歐洲領導人認識到這種轉變的含義,並採取積極措施,獨立加強歐洲的國防能力。


許毓仁對慕尼黑安全會議示警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15日在德國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並發表演說,呼籲歐洲「是時候打造自己的軍隊」,並重申絕不會接受「任何背著我們達成的協議」。(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然而,現實殘酷,當全球格局快速重塑時,弱國無法等待國際秩序的仁慈。許毓仁認為,台灣必須認清現況:美國的承諾可能是有條件的,歐洲的關注仍聚焦於自身安全,亞洲盟友在戰略調整中也須考量自身利益。

他呼籲,在這場國際政治的權力遊戲中,台灣不能只是被動等待,而是要主動布局。除了保持冷靜,台灣必須加強戰略自主,推動與多邊夥伴的實質合作,在半導體技術領域維持絕對優勢,深化國防改革,全面提升不對稱戰力。未來的挑戰不僅在於如何應對中國,更在於如何在一個動盪的世界中確保台灣自身的生存與繁榮。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許毓仁/川普的第二任期可能對台灣的意義:一把雙刃劍


許毓仁被延攬進入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


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 王毅:若美執意打壓、中國只能奉陪到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