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國家關稅高 產業:亞太供應鏈被打亂

新南向國家關稅高 產業:亞太供應鏈被打亂
東南亞首選旅遊城市曼谷,中華航空來回票價含稅8,408元起。(圖/易遊網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美國對等關稅今(8)日公布第一波,雖然台灣尚未公布關稅結果,但是許多新南向國家都被課徵20%以上的關稅。產業界分析,會前往東南亞投資的廠商,往往都是傳產或是電子零組件,並非「價格制定者」,預期將會被迫吃下關稅成本,尤其是小廠商將會更無所適從,坦言「亞太供應鏈都被打亂了」

台商在2017年美中貿易戰後開始將供應鏈移出中國,移往泰國、越南、印尼及印度等東南亞國家;目前除了印度尚未公布對等關稅,泰國、越南及印尼等台商投資重鎮都均被課徵36%、20%、32%的高關稅。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邱達生說明,美中貿易戰開打以後,前往東南亞廠商部分是傳統產業,如紡織、製鞋等,也有部分是電子零組件組裝,及伺服器廠商,都會受到20%以上關稅影響。

他解釋,許多廠商像是台積電,屬於「市場價格制定者」,而是「被市場制定價格」,即便在越南是20%關稅,很難完全轉嫁給下游供應鏈或是市場,可能被迫必須要對分10%或是更高的關稅成本,直接吃進台商毛利率。

即便美國政府不斷釋出印度與美國有機會拿下貿易協議,可能爭取到更低廉的關稅。但他也提醒,選擇到印度投資,仍必須要面臨基礎設施、工人管理等問題,未必是廠商最優選擇。

邱達生補充,大廠或許還有能力吸收相關成本,但如果是布局在新南向國家的中小型廠商,可能就必須要無利可圖,這次關稅措施出爐,「把整個這個亞太供應鏈都打亂了。」

對於這些已布局到東南亞的廠商,能否轉進其他市場來替代出口美國市場所需承擔高關稅?他反問,廠商這時候就必須思考,其他市場是否有美國這樣的規模最終財貨需求,因為許多市場可能都是想要中間財,「世界最大的終端需求市場就是美國,尋找其他市場沒有那麼簡單。」

對於台灣是否可能會比日本、韓國的25%來得高?邱達生認為,總統賴清德的態度跟日本首相石破茂與韓國總統李在明有所區別,尤其美國總統川普不喜歡別人挑戰他,認為還是要回歸比率來看到,如越南從46%降至20%,台灣應有機會從32%降至14%。

現在最大變數就是台灣是否願意放掉農業、汽車等敏感產業,如果台灣堅持保護,那麼美國是不是就會祭出更高關稅,「談判團隊吃力不討好,談得好的話,表示可能妥協很多接下來會被罵;談得不好的話,就是直接被罵。」

專家:台灣關稅尚未公布 匯率才是廠商最大擔心

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顧問白宗城則評估,「川普1.0把所有的生產打散了,川普2.0則是會把市場分散掉」,現在許多大廠都選擇到墨西哥、越南及泰國生產,現在面臨狀況就是如何去配置除了美國以外的市場。

從業界觀點來看,因為台灣目前關稅尚未公布,所以很多廠商都是暗自做準備,但是沒有太多動作,因為對於大廠影響相當有限。相對而言,中小企業不會獨自去東南亞,而是跟著蘋果供應鏈等國際品牌一起移動,川普2.0關稅還需要一段發酵期才會看到效果,反而更加擔心匯率波動,直言新台幣升值壓力是更加即刻及龐大。

他總結,只要台灣關稅還沒公佈都只能先積極準備,但廠商在下半年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都已偏保守,首要擔心的還是匯率、再來是下半年怎麼度過,第三名以後才是擔心關稅。


新南向國家關稅高 產業:亞太供應鏈被打亂


相關新聞


亞洲國家關稅沒低於20% 學者:台灣不容樂觀、不排除比日韓還高


美課25%關稅!日圓貶到146 專家看短期現象難扭轉美元


川普關稅坐等放榜 謝金河:台灣沒有跟美國翻臉的空間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