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長不高,生長激素缺乏症是什麼?生長激素缺乏症早治療

孩童的成長一直是家長最關心的事,身高、體重是最直接,肉眼可見的生理指標,舉凡營養狀態、基因到體內荷爾蒙的分泌都會影響,而身體分泌的各種荷爾蒙中,生長激素更是維持孩童正常成長不可或缺的因素。生長激素由腦下垂體製造,除了身高增長外,也和心臟、腎臟、肌肉、骨骼生長及醣類、脂肪、蛋白質等物質的利用代謝有關,若分泌異常,不僅是孩童身高成長受影響,還可能會造成心理健康的問題。


兒童長不高,生長激素缺乏症是什麼?生長激素缺乏症早治療

什麼是生長激素缺乏症?

腦下垂體受到遺傳、放射治療、腦部構造異常等因素影響而無法分泌足夠的生長激素,即為生長激素缺乏症,發生在孩童身上更是會直接影響到生長及發育的狀況。

體內生長激素不足直接反應到孩童身上就是生長發育緩慢,導致其偏離原本該有的生長軌跡,家長可以藉由以下方式來判斷孩童生長狀況是否有身高矮小的問題:

一年長高不到4公分:不同年齡層的孩子都有其生長速率,一般來說,國小至青春期的孩童一年通常可以長5-6公分。

身高低於第3百分位:參考各地區孩童生長曲線圖,藉由年齡及身高對照圖表可看出孩童的生長曲線是否有在正常範圍(第3及97百分位)之間。

以上方法可幫助家長判斷孩童生長狀況,在有疑慮時能及時就醫,尋求醫師協助並接受檢查。一般建議到小兒內分泌專科就診,醫師會評估孩童狀況並安排檢查,如測量生長激素濃度、骨齡X光檢查等。生長激素測量會藉由藥物刺激了解分泌是否正常,常用的刺激藥物如Clonidine、Insulin及Glucagon等;骨齡X光檢查則是判斷孩童骨骼的生長板狀況,藉由骨骼形狀、生長板癒合程度等來推算骨骼年齡。

治療生長激素缺乏症的藥物

作為藥物使用的生長激素為基因重組製成,其組成、生物活性皆與人體分泌的生長激素相似,藉由直接補充來讓孩童達到正常生長軌跡。本院現有治療藥物之成份皆為Somatropin。

列舉本院生長激素品項


兒童長不高,生長激素缺乏症是什麼?生長激素缺乏症早治療

(圖片提供/亞東醫院)

藥物使用注意事項

生長激素一般採用皮下注射,目前多數劑型為每天施打一次,建議於每天睡前注射,因體內生長激素濃度在夜間會達到高峰,睡前注射更接近人體自然生理狀態,且固定時間點注射也能避免忘記給藥。一般建議施打位置為大腿或是臀部,可將其劃分成不同區域方便記憶,另外需注意要每天更換注射位置,以避免重覆注射造成傷害,若是注射部位出現腫塊,凹陷,疼痛等現象,應避開並改成其他正常區塊來注射。

生長激素帶來的副作用較少發生,一般常見為頭痛及嘔吐,這兩種不適感通常會隨著時間得到改善,其他較少出現的副作用如髖部或膝蓋、關節不適等,若是施打藥物後出現異常不適也應向醫師反映,才可及時作劑量調整或相關處置。

生長激素應置於2-8度中避光儲存,請勿放置於冷凍庫,若是有1、2次忘記放在冰箱,藥品仍可使用,但是若發生次數更多、放置於陽光下或經過劇烈搖晃,則應更換成新的藥劑,以避免藥物變質而影響療效。

接受治療後可以長高多少?如果忘記注射該怎麼辦?開始治療的時機以及需要治療多久?

每個人對生長激素的反應都會有差異,因此每位接受治療的孩童能長高多少無法得到一個確切數值,但若是有每天照著療程注射,一般能成長到其應該達到的成人身高。如果有一天忘記注射,只要隔天晚上像平常一樣注射即可,但是要記得每天持續不間斷地治療效果才會好。

若發現孩童生長狀況異常,應儘早尋求醫師協助,判斷治療時機,避免錯過治療的關鍵時期,因為通常當骨頭年齡女生到14歲,男生到16歲時,生長板會閉合,骨頭就無法繼續生長,屆時會停止長高,因而錯過成長黃金時期。療程長度經由醫師評估孩童的狀況決定,一般在前兩年治療效果最好,治療會持續不間斷到孩童長至最終身高為止,也就是每年生長速率<2公分,或是生長板閉合的年紀。由於生長激素針劑需符合相關規定才可申請健保給付,若家長與醫師討論後想要儘快治療,不符合健保給付者,則可以選擇自費用藥。

結論

生長激素需要一段時間持續的治療,因此家長應幫助孩童建立正確觀念,養成遵醫囑持續注射藥物的習慣,讓治療能發揮最大功效;目前市場上已有可每週注射一次的長效型針劑可減少注射頻率降低不適,可依自身需求與醫師討論是否適用。除此之外,維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適度的運動都能促進生長激素分泌,如此在好的生活習慣跟藥物相輔相成之下,就能幫助孩童回歸正常生長曲線,自信的成長。

👉推薦閱讀:生長激素筆針數位化,獲國家新創獎!科學領航35周年齊心為病患



【延伸閱讀】



兒童成長曲線落後,是3%俱樂部嗎?3大觀察指標是關鍵



兒童口腔健康與呼吸道感染有關?「這樣做」增加好菌,減少感冒



寶寶有發展遲緩、睡眠障礙怎麼知道?4種發展遲緩兒常見的睡眠問題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51/938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