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喀里多尼亞大暴動 亞塞拜然、俄中勢力暗流湧動

新喀里多尼亞反憲改暴動持續,造成嚴重傷亡。法國內政部長達馬南今天點名亞塞拜然干預內政,煽動極端分子製造混亂。除疑因報復而介入的亞國外,俄羅斯、中國勢力也早在此伺機而動。

新喀里多尼亞自13日爆發30多年最大暴動,已至少有5人喪生,包括兩名憲兵。

暴動直接起因為法國國會議員日前表決通過一項法案,允許住在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10年以上法國居民參與當地省級選舉投票。獨派反對者不滿變革將增加親法民眾占比,「稀釋」原住民卡納克族(Kanak)的選票。

位於澳洲和斐濟間的新喀里多尼亞為法國殖民地,但雙方在1998年簽署努美阿協議(Noumea Accord)後,讓當地近30萬人口享有更多政治權力。

新喀里多尼亞依協議舉行過3次獨立公投,結果都是留在法國。但獨派依舊保有勢力,尤其在當地原住民卡納克族人口間。

法國內政部長達馬南(Gerald Darmanin)今天指控亞塞拜然干預該地政治。然而看似遙遠毫無關係的亞塞拜然為何會牽扯進南太平洋島嶼內政?

遙遠亞塞拜然的政治報復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France Inter)今天分析,早在3月28日反改革遊行上,就可以看見亞塞拜然國旗隨風飄揚。

法媒分析,亞塞拜然透過去年設立的「巴庫倡議小組」(GIB,巴庫為亞塞拜然首都)影響新喀里尼西亞輿論。該小組成立宗旨就包括「支持對抗殖民主義與新殖民主義的戰鬥」。

然而,GIB組織宣傳影片中點名的「有關殖民地」,目標對象似乎只限於法國。GIB社群媒體上的言論,9成也涉及法國屬地,並加上「法國殖民政策」等標籤。3月遊行現場也捕捉到有參與者穿著GIB標誌的上衣。

4月中,更有新喀里多尼亞地方議員率團出訪巴庫,與國會簽訂備忘錄,並感謝「亞塞拜然政府在獨立的道路上與我們同在」。

此次出訪在當地引發爭議,有議員批評,「直接開啟了干涉法國內政的可能性,其行為危險地接近叛國」。4月底,達馬南就在國會譴責亞國「極度有害的干涉」。

不過國會獨立派「卡納克社會主義民族解放陣線」(FLNKS)主席瓦米坦(Roch Wamytan)卻表示,不得已必須尋求外國援助。5月初,法屬玻里尼西亞獨立運動組織Tavini Huiraatira也與亞國國會簽訂了備忘錄。

專攻南太平洋的國際關係分析家范登戴克(Bastien Vandendyck)告訴法媒,亞塞拜然煽動極端獨立分子是為了「報復」,因巴黎曾不留情面地批評亞國攻擊居民主要為亞美尼亞人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Nagorno-Karabakh,簡稱納卡區)。自此,亞國便增加敵視法國的宣傳行動。

范登戴克說,「目的是為了讓法國在主權上難堪。亞塞拜然對獨立目標並不真的感興趣。他們支持FLNKS只是為了強化新喀里多尼亞的社會與政治分歧」。

亞塞拜然的論述是:為何法國譴責亞國占領納卡區,而自己卻占領新喀里多尼亞?不過范登戴克對此不以為然,指出當地人在3次公投中都選擇留在法國。

俄羅斯煽動反法情緒

除亞塞拜然外,俄國與中國的勢力也籠罩新喀里多尼亞。近幾週的獨立示威中出現讚聲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outine)的布條,甚至有布條寫道:「蒲亭總統,解放我們殖民地」。

莫斯科向來支持卡納克族獨立運動,從蘇聯時期就已開始。從2014年入侵克里米亞、2022年開啟俄烏戰爭後,俄國更加大擾亂西方戰術的力度。

社群媒體上可見許多反法宣傳,帳號大都來自俄國。范登戴克表示,「俄羅斯可以在太平洋使出他在非洲那套,推動反法情緒,暗中支持激進甚至暴力動員,並擾亂法國勢力」。且亞塞拜然向來親俄,兩國目標與利益一致。

中國野心與經濟影響

此外,還有一個更具攻擊性的勢力,就是在南太平洋執行全面戰略以抗衡澳洲與美國的中國。

一位深知內情的高階公務員向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坦言,「最讓我擔心的是中國的經濟影響力。中國已買下了萬那杜和索羅門,現在就等著新喀里多尼亞掉到手裡」。

北京對新喀里多尼亞世界第二大的豐富鎳礦覬覦已久,而鎳是電動車電池的重要原料。

然而巴黎第九大學經濟學教授克里提(Anna Creti)向歐洲一台(Europe 1)表示,這不是中國唯一目的。「鎳有點像是地緣戰略利益的大門。不可忽視新喀里多尼亞的地理位置,以及它在中國擴張戰略中意味著獲得重要海域,也是中國海域未覆蓋的區域」。

當地地方政府過去幾年獲得不少中國觀光與經濟計畫協助,包括鎳礦開發。該地獨立運動也與中國有聯繫,並由瓦米坦領導中喀友誼協會。瓦米坦說:「我們不怕中國。殖民我們的是法國,不是中國」。

極權政府火上澆油

「外國干預歐盟民主程序特別委員會」主席法籍歐洲議員格魯克斯曼(Raphael Glucksmann)今天在國會頻道上(Public Senat)上表示,亞塞拜然的干涉企圖「已持續數月」。

他指出,製造衝突的並非國際勢力,而是內政,即憲法改革。「但這些勢力抓住內部問題機會,火上澆油。俄羅斯、亞塞拜然和中國在內的極權政府也利用社會脆弱之處,極端化公共辯論,以製造混亂」。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