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無視西方壓力 仍與俄羅斯堅定結盟

俄羅斯總統蒲亭日前訪中,美國紐約時報中文網今天報導,訪中期間蒲亭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這兩位專制領袖,展現團結一致對抗西方壓力的結盟態度,凸顯習近平仍堅定支持蒲亭。

蒲亭(Vladimir Putin)訪中前,習近平曾訪歐3國,在法國期間曾會晤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和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

紐時報導指出,在訪歐期間,習近平被告誡需約束俄羅斯,但返中後他藉由與蒲亭的峰會,向西方傳達令人不安的現實:他對蒲亭的支持仍然堅定不移。

西方領導人正尋找習近平與蒲亭之間的任何重大分歧跡象,但他們一無所獲,更無法阻止習近平力挺蒲亭,即使歐洲是中國重振經濟所需的重要貿易夥伴,

由此可知,習近平已經把可能遭遇的制裁和關稅,計入他與俄羅斯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可接受成本。

另一方面,對習近平而言,因蒲亭是個不可或缺的朋友,可以助他重塑有利於中國的全球秩序,華府的反應越激烈,包括最近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關稅等,習近平就越覺得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問題專家白明(Jude Blanchette)表示:「隨著與美國的地緣政治競爭變得更加激烈,莫斯科對習近平只會更具戰略價值。」

分析人士另指出,習近平看起來是鐵了心支持蒲亭,不管將帶給中國與西方關係的任何代價,由此可見習看重建立威權的夥伴關係,以對抗美國的經濟和意識型態實力。

分析還說,習對此的看重已蓋過中國經濟成長,即使這可能是個嚴重的、目光短淺的誤判。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特約撰稿人舒曼(Michael Schuman)表示:「習認為這對中國來說是筆好買賣。他正在把他控制不了的美國換成他能控制的、日益孤立而衰落的俄羅斯。」

報導指出,如今習近平與蒲亭走得近,俄烏戰局的變化是主要關鍵,因俄軍正向烏克蘭第2大城哈爾科夫(Kharkiv)推進,希望趕在烏軍從美國獲得數十億美元的武器補給之前搶得先機。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戰爭研究系(Department of War Studies)學者庫特(Natasha Kuhrt)說,習近平正因應俄烏戰爭的所有結果,若俄羅斯勝,習將提重建烏克蘭方案,就像中國去年所提的12點主張。

若俄羅斯輸,習近平當然必須與蒲亭保持距離,以免拖累中國的全球地位。

庫特表示:「無論發生什麼,中國都會設法確保自己處於優勢地位,如果看起來俄羅斯即將敗北,中國將與莫斯科拉開一些距離。它(中國)不想被綁在一具屍體上。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