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政忠赴美智庫交流 強調台灣扮演安全供應鏈要角

前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卸任後飛往矽谷,與美國智庫學者分享台灣半導體產業及政策觀點。他強調,台灣在全球安全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應將台灣納入國際組織架構,以民主結盟,對抗來自威權的經濟脅迫。

前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受美國智庫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邀請,本週赴矽谷出席關於美國晶片法(CHIPS and Science Act)的閉門會議,分享台灣半導體觀點,並在23至24日舉辦的台灣2024選後研討會上發表演說。

吳政忠今天與媒體交流,表示過去在科技部和國科會任職期間,台灣科技隨著地緣政治、俄烏戰爭、COVID-19疫情等情勢影響,能見度提高;此行是在卸任前接獲邀請,主要與美國智庫學者交流,少數美國部會官員亦參與閉門會議。

台灣新政府上任,美國將於11月舉行總統大選,國際政局變化牽動政策布局。吳政忠表示,與會國際學者關注台灣半導體產業未來方向,對於中國在7奈米以上成熟製程的擴大生產亦提出疑慮。

吳政忠藉著交流的機會幫台灣發聲。他說,台灣半導體政策方向不變,強調與國際合作基本原則就是「雙贏」和「互讓」。

國安考量下,美國朝2030年生產全球20%先進晶片的目標邁進,台灣也會將最先進製程留在台灣。吳政忠說,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不可能只到美國,未來科技將帶動產業加速創新,全球政治理念相近的國家,應該要相互合作分工。

吳政忠也與智庫學者分享台灣的經驗和做法,表示台灣去年推動的晶創方案,有別於其他國家利用短期大額補助廠商,來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方式,投入10年、斥資新台幣3000億元,結合生成式AI應用以促進百工百業創新。

他提到,台灣不僅與理念相近的國家分享晶片創新成果,並在捷克布拉格打造國際化晶片設計人才培育平台,為全球擴大基礎晶片設計進行人才培育。

吳政忠告訴記者,未來各國都需要晶片,現在提前赴海外培訓,將來「人才訓練學的是台灣模式」,台灣半導體生態系完整,非常適合扮演培訓人才角色。

被問及下一個「海外基地」,他說,不一定在歐洲,東南亞也有可能。他也鼓勵,矽谷有許多半導體人才可以提供點子、退休人才也能協助擔任講師。

吳政忠說,自己現在回民間當「頭家」,請媒體稱他「教授」。言談間,他對台灣藉由半導體優勢,開枝散葉並進而翻轉其他產業發展深具信心,「不只有半導體」,會是眾多產業「百花齊放」,例如精準醫療就極具備潛力。

走向百花齊放的道路上,吳政忠也強調跨領域人才的重要性,他說,未來科技不會是純技術,必須要有懂生活、美學的人才加入,才知道百工百業的創新需求,發展適合技術,「台灣走向創新國家,人文社會科學是不可或缺的。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